第八十一章 改变历史的两个小玩意
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覆盖着洁白的雪。这一年的冬天,对于蒙古人不是那么好过。要不是铁木真讨伐花剌子模和西夏大有斩获,只怕就过不了冬。看天吃饭的日子,就是这么危险,一场雪灾,足以让成千上万牛羊冻死饿死。随后而来的,只怕就是饿死人了!
“这是韩风的信。”木华黎拿着那封信,走进铁木真的帐篷,韩风虽然知道铁木真不识字。可也不方便找人来学蒙古人唱歌一般把自己的话给记下,索性还是写成了文字。
“念吧。”铁木真坐在炉火边,双手伸出,感受着火焰带来的温暖。
木华黎展开来看了一遍,轻声说道:“韩风说,西夏内乱,蒙古退兵。想必义兄已经看出来,李遵顼此人必然和大宋达成一致。既然是好安达,趁着大宋和蒙古还没有正式交兵,小弟先以安答的身份,先说几句话告知义兄。”
“义兄退兵的主意,当机立断,自然是最好的选择。小弟觉得,铁木真兄长想要等着李遵顼和大宋交恶,再度入兵西夏。不过,李遵顼现在忙着收拾李纯祐的旧部,还要忙着对付陈兵边境的西辽与吐蕃,暂时顾不上和大宋交恶。等到他缓过来劲,觉得自己有足够的分量,可以和大宋翻脸的时候,至少也要几年以后。”
“如今的大宋一日千里。航海带来的财富源源不断,收复江北,我们重新拥有一支血战之师,大宋已经控制了长城线。早晚西夏也是囊中之物。安答如果真要对大宋开战,不知胜算几何?铁木真安答百战百胜,未尝一败,是天之骄子。毫不夸张的说,纵观如今的大宋,没有一位将领是义兄的对手。但是一统天下,并不是一位帅才就可以做到的。大宋子民千万,拥兵数十万,安答就算活到一百岁,能把大宋给并吞了吗?”
“安答做不到,可以让你的儿子,孙子继续和大宋交战。这样打来打去又有什么意思?人的一生,无论占据了多少土地,无论拥有多少财富女人和奴隶,到了死的时候,什么都带不走。我是想以和为贵。蒙古和大宋最好不要轻易动刀兵!”
木华黎迟疑的看了铁木真一眼,还是念了下去:“如果真的要战!那便战吧!从我们这一*始,打上一百年,看看是你的后代子孙吞并大宋,还是我的后代子孙,把蒙古人赶到大漠深处,永远不敢回来。”
铁木真微微一笑,沉声道:“韩风这小子从来都是这样,先说好话,最后再跟人翻脸,让你生气的时候都要想着他的马屁。木华黎,如果我命你进攻宋国,你愿意和韩风作战吗?”
“木华黎愿跟随大汗鞍前马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木华黎急忙跪下说道。
“自从札木合安答回到长生天的怀抱,我就在想,长生天会不会再夺走我一位安答。”铁木真淡淡的说道:“韩风这家伙,虽然满嘴没有几句实话,但是他死心眼的时候,谁也劝不动他。如果我提兵南下,他一定会和我作战的。”
“韩风绝不是大汗的对手。”木华黎大声叫道。
铁木真轻笑着摇了摇头:“论到打仗,我麾下的任何一个万夫长都能把韩风打得东躲西藏。可是,韩风真的是来跟我打仗的吗?派人告诉韩风,开春之后,我们在大同相会。”
“那是打,还是不打?”木华黎谨慎的问道。
铁木真缓缓起身,伸手拍了拍木华黎的肩膀,一言不发,漫步走出帐篷,他的皮靴踩在深深的雪地上,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那声音渐渐减弱,显然已经远去……
临安韩府,韩风拿着一把小巧的水果刀,小心翼翼的削着一个圆溜溜的玩意。沐谦心、林珍、小舞等诸女好奇的围在他身边,东张西望。李飞镖和无法等人大眼看小眼,都不知道韩风手中拿的是什么玩意。
“大功告成!”韩风得意洋洋的放下水果刀,将手中那个小圆球朝天上一丢,再稳稳接住,大叫道:“从今以后,大宋就解决大问题了!”
“这什么东西啊?”简怀诛呆呆的问道。
韩风笑呵呵的说道:“说起这玩意可不得了。官府鼓励民间航海探险,在广东有一家林姓船队,他们漂洋过海,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去了哪里。居然被他们找到一片从没有人去过的陆地。据说,那里的人很友善,虽然听不懂对方说什么,可大家相安无事。他们的食物和清水都已经用尽。那里的人,还给他们补充了清水和食物。这,就是其中一个食物了!”
“本少爷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土豆。因为是长在地里的嘛……你们知不知道这玩意的好处?”
韩风卖了个关子,看众人都被自己这句话给引了过来,这才笑道:“这东西的好处就在于,特别好种。河北、山西这样的贫瘠之地,没法种多少粮食,却可以种这玩意。有了土豆吃,就不怕那里不长粮食了!”
这么多人看韩风说得信誓旦旦,都有些不敢相信。小舞伸手捏了捏土豆,小心翼翼的问道:“真的能吃吗?该不会吃出什么事吧?”
“放心好了,本少爷就教教你们土豆的几种吃饭。呃……想起来我不会做饭,不过不要紧,一会儿咱们都去厨房,本少爷指点你们,弄几个土豆菜出来。”韩风大咧咧的拍了拍胸脯。
“那又是什么?”林珍指了指堆在屋角一堆红红的东西。
“刚才那个叫土豆,这个就叫地瓜好了。”韩风笑了笑:“这个我会做,待会儿用炭炉烤了给你们吃。林家能够从那片大陆回到大宋,一路上可多亏了土豆和地瓜。他们回到大宋之后,不敢怠慢,马上把这次出海的见闻禀告当地官府。广东路衙门风机火燎的送信来临安,说要试种这两样。我就顺手牵羊,弄些来尝尝鲜!”
“居然有这么神奇?”无法抓了抓脑门:“既然没有毒,待会儿,小衲也吃两个。”
沐谦心目光流动,韩风见她若有所思,走到她身边轻声问道:“你想什么呢?”
沐谦心柔声说道:“这只是我的推测,或许不对。说出来,大家帮忙参详一下。”
“如果土豆和地瓜,真的有林家说的这么好。好种,好养活,又吃不坏人的话。我们大片不能种植的土地,就能派上用场。像方才韩大人说的河北山西等地,种了土豆地瓜,可以解决当地的粮食问题。粮食储备一直是大事,灾荒要用粮食,打仗要有军粮。这个问题一解决,大宋就能好好囤积军粮了。”
“此外,河北和山西商业并不发达,现在可以种植土豆地瓜的话,便让大批闲置人手派上用场。最关键的是……”沐谦心目光闪烁,提高了声调:“自古以来,汉人的人口,受战乱和粮食局限,最多也不过几千万人而已。要是土豆和地瓜能解决大批粮食的问题,汉人的人口还将激增。我们本来就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只要粮食够吃,突破一万万,甚至两万万都有可能!”
“一个拥有一万万人的国家,动辄可以组建起高达两百万的军队……”沐谦心显然被自己的话给吓了一大跳:“两百万,自古以来,还从来没有人能拥有两百万军队……”
“你想的太远了。”韩风笑呵呵的走到沐谦心的身边,搂住了她那娇弱的肩头。不过,沐谦心的判断是正确的,事实上,历史上汉族的人口激增,正是在大批种植土豆之后,有了足够的粮食,人口自然增加的毫无压力。
在这个年代,有粮食就能有人。有人就能有军队!如今的大宋,拥兵四十万,比蒙古兵多了一倍还多。可对上蒙古军还不敢言之必胜。可要是有二百万军队……只要武器不落后于对手,保家卫国是足够了。这个时代的地球上,还没有人能吞下过亿人口,超过二百万军队的国家。
“你说,土豆地瓜,真的这么好种吗?万一地方试种不成功,白白耽误了一年收成,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哪个官员敢负责?”小舞担忧的说道:“如果选取小地方试种,又不具有代表性。实在叫人为难的很!”
“这个好解决,我打算跟父亲商议,在各路分别选一两个县城进行试种。同时允许地方官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调动当地粮仓。如此一来,影响就不大。再说,我有绝对的信心,这两个玩意,要是在大宋的土地上种不出来,我就把自己的脑袋砍了,给你们当凳子坐。”韩风拍着胸脯说道。
别的不敢保证,上辈子不知道吃过多少烤红薯和炸薯条……这两个玩意的适应性极强,从美洲种到欧洲,又种到亚洲,还真没听说,哪里是它们种不上的?一旦试种成功,将来的大宋,可就远不是历史上的那个大宋了……
第八十二章 局部和平
临安、金銮殿!
赵扩这些日子来一直都是好心情,不为有他。只因,大宋南渡之后,终于在他手中收复了失地。不仅如此,还把太祖太宗都没打下来的幽州给夺了回来。赵扩有时候也在美美的想,将来上庙号的时候,只怕‘武宗’这两个字是跑不掉的。
虽然赵扩并没有亲自领兵打仗,但是他坐镇后方,给予前线无限信任和支持,也是他的功劳一件。可是今天的‘岳麓杂谈’却毁了他的心情。
“诸位爱卿,现在这些学生是越来越不得了了。对朝政指手画脚,他们说什么?居然说,不能再打了,要朝廷收兵。”
赵扩气冲冲的将一份‘岳麓杂谈’丢在地上。太监捡了起来,递给诸位大臣传阅。其实,这份‘岳麓杂谈’大家早已看过,只不过,没想到赵扩的反应居然如此强烈,实在是始料不及。
户部侍郎走上前,抱着节笏问道:“官家为何如此生气?”
“朕怎么可能不生气?前方将士打得如此顺利,收兵?怎么收?朕还想把他们都给赶回白山黑水之间,永远不能回来呢!”
户部侍郎解释道:“其实这些学生考虑的也并非完全是错。大军征战已经一年,消耗无数。要是继续打下去……”
韩风快步走出来打断了户部侍郎的话,大声说道:“侍郎大人这么说就不对了。我却有不同看法。”
赵扩看到韩风出来撑腰,心头顿时一乐,笑道:“你说。”
“当初准备北伐的时候,我们只是打算收复江北。实际上,和西夏还有蒙古人作战,并没有计算在内。实话说,现在军费的确已经开始有些紧张。而且军马出征一年,战士思乡心切,这都是实际情况。但是仗打到现在这个时候,并不是简单的用军费或者其他理由能解释的。诸位大人不妨仔细想想。”
“大宋已经恢复了往日国土,周围西夏、大理、吐蕃都是贫瘠之地,草原大漠,我们要来也没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已经不用打下去了。因为没有便宜可占。在我看来,和西夏的战争能够避免就要避免,和蒙古人也最好不要打。因为,我们就算进入草原,逐鹿千里,也没有多少实际效果。可,要追赶女真人,就要一路打下去,思乡要打,军费超支还是要打!”
户部侍郎诧异的问道:“这是为什么?”
看到诸多大臣都有疑问,韩风胸有成竹的解释道:“假如我们和蒙古人开战,请问诸位大人,我们的优势在哪里?蒙古人的优势又在哪里?”
兵部右侍郎快步走了出来,这可是他发挥的好机会,当然要把握住,当即说道:“蒙古人的优势在于,他们几乎全民皆兵。能够骑马的男子就是战士。而且,蒙古人战马充足,每人拥有几匹战马是常事。他们作战,军费很少,基本都是要靠掠夺来进行补充。正因为如此,蒙古兵对战争充满了**,因为,打赢了,他们可以分到很多奴隶、女人、财富。还有,他们以战养战,残忍无比,所过之处,时常屠城,用这样血腥的手段,让对方不敢抵抗!”
“而我们大宋的优势在于,军队刚刚经过战火的淬炼,恢复了长城线,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国库日益充足,军费和军粮都十分充沛。人口众多,兵马比起蒙古人多了去了!”
兵部右侍郎说完,得意洋洋的站在金銮殿上,心道,这次老子可露面了。
没想到韩风却摇了摇头:“你说的不对。大宋的优势不应该在这上边。的确,我们的军队比蒙古人多。但我们是内陆,他们是草原。他们不用分兵把守,随时可以集结超过十万军队进行远征。而我们的兵马要驻守各个防线。就算是在对大理的边境,也要不少人马坐镇。如此一来,我们的精力就要被不断牵扯,能够集中起来大战的兵力,其实和蒙古人差不多。”
“再则,骑兵的机动性是无法代替的。我们的骑兵,无论训练的多么精良,无论装备如何。都很难在马背上和从小就生活在马上的蒙古人抗衡。我们真正优胜于蒙古人的,应该是大宋的整体技术。”
韩风大声说道:“蒙古人善于骑射,我们可以造出威力更加强大的弓箭进行克制。他们有战马,我们有火器。我敢在官家面前说,能够彻底克制骑射武装的,只有火器。”
“火药,有燃烧性和爆炸性。蒺藜火球的威力,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它还有没有改进的空间?火药能否进一步提炼,形成威力更加强大的炸药。这才是克制骑射民族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还是依靠战马和刀枪,是很难真正对骑射的蒙古人、党项人,形成绝对优势!”
“广南东路的林家船队,进献了他们从海外带回来的作物。我吃过了,吃不死人,味道还不错。这些作物适合在不同地方种植,大宋的人口和军粮储备都会因此而增加。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局部和平?”
韩风说的一本正经,倒是让赵扩有些莫不着头脑:“局部和平?”
“官家,微臣口中的局部和平,是指对西夏、吐蕃、大理、蒙古的短期和平,十年也好,八年也好。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大力进行粮食储备,发展军力,增加人口,休养生息。只要敌人不打过来,我们就不打过去。当然,他们要是敢进犯大宋,我们的军队也会狠狠打击他们,让他们知道厉害。”
“但是,对于女真人就不能放过。哪怕再苦,也要穷追猛打。目标,不是要把他们打到白山黑水之间。微臣以为,应该把他们从白山黑水之中赶出来,把他们赶到草原上去,让他们和蒙古人狗咬狗去!”
兵部右侍郎懒懒的说道:“女真人是说赶过去就能赶过去的吗?韩大人,这样要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最后的结果,可能并不如你所愿。”
“没有第二个办法。看看蒙古周边的国家,西夏刚刚内乱,西辽只能苟延残喘,花剌子模已经被打垮,蒙古人会在草原上渐渐做大。女真人现在被我们击溃,丢了幽燕之后,他们一路北退,而不是西进。因为他们不想去草原招惹蒙古人,想回到白山黑水的老家之中。”
“我们偏偏不让他们如意,不但要打,还要堵。让他们去草原上和蒙古人打仗。他们为了生存,要么选择突入长城线,和大宋作战,要么就是在草原上流浪,和蒙古人抢食吃。如果,你是女真人,你会选择哪个?”
韩风冷冷的说道:“而且,我们不是要把女真人彻底打死。要把他们当成我们在草原上培养的一股势力来用。如果他们被蒙古人打的太惨了,我们可以支持一些武器衣服粮食战马,保证他们不被蒙古人灭掉。”
“如果他们被铁木真收服了呢?”兵部右侍郎问道。
很快,他就意识到自己说了傻话,很多大臣看向他的目光,都带上了一丝嘲讽。
韩风耐心解释道:“铁木真的父亲是死在什么人手中?女真人和蒙古人的仇恨是解不开的。他们投降铁木真的唯一下场,就是尽数为奴,男人全部杀死,小孩子成为奴隶,女人成为蒙古人发泄的工具。那他们只有和蒙古人作战,才能活下去。”
“假如铁木真不计前嫌,真的要收揽这些女真人。其实也无所谓,草原能够养活的人有限。多了这么多人,只是加重了铁木真的负担而已。只要我们和西夏不开战,铁木真动不了西夏,同样,也动不了大宋。”
韩风伸出一个巴掌:“现在的女真人,能够作战的兵力依然有五万多人,加上他们原来的族人,这股力量,足够去草原拖着铁木真的后腿,让我们慢慢休养生息,发展军力军械了。他们的军力和族人,加起来十几二十几万,铁木真真的要养,我倒是佩服他了!”
赵扩心花怒放,急忙说道:“韩都指挥使这个计策可以用啊!”
“和西夏蒙古保持和平,撤军休整,是让天下人安心。免得大宋穷兵黩武!但是把女真人的残部赶到草原去抢饭吃,势在必行。当然,这已经不是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了。叶琛大人驻守幽州,在幽州给他留下足够的兵力就是了。当年太宗时期,驻守金台屯,镇州、定州一线的兵马有*万人,臣以为,在幽州至少已经有十万人。”
韩风眼巴巴的看着赵扩,不知道这位大宋帝王是不是还和他的老祖宗们一样,把兵权牢牢把握在手中,如果赵扩真的不同意在幽州留下十万大军的话,自己只好走别的门路,给叶琛多弄点兵马过去了。
赵扩迟疑了一下,说道:“十万是不是有些多……”
“一点都不多!”韩侂胄站出来支持儿子:“保住了幽州,北方屏障无忧。臣以为,就算再加两万也不为过。”
赵扩狠了狠心:“好,依你!”
第八十三张 莅临大同
风雪迎面扑来,这个冬天对于韩风来说,绝对不是好回忆。漫天飘舞的雪花,让他蜷缩在暖和的马车里不想出去。而车外的随从,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雪地里。从临安到大同的路,早已被铺天盖地的飞雪遮盖,几乎看不清道路,只能顺着路边的指引前进。
路上看不到多少人。江北刚刚经历大战,老百姓都躲在家里不愿出门。只要还有一口吃的,谁也不愿意在这样的天气里出来。长长的队伍在雪地上留下深深的脚印和车轮印,随即,又被飞扬的大雪覆盖。
离开了临安的这段日子里,韩风一直在关注着朝廷的动态。一切正如自己所料的那样,朝廷在局部和平的战略上,达成了高度一致。经过几大衙门的研究,开春之后,对女真人的攻击会继续下去。势必要把女真人赶到草原上去吃食!
韩风裹紧了大氅,缩在一角。脑海中不断回忆起当年在草原上和铁木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他说的没有错,如今的大宋,没有一个将领能够成为铁木真的对手。对于这种天生就是为了战争而生的名将来说,打仗就像小孩子学走路学说话一样自然。
既然没有岳飞、韩世忠这样的将领和铁木真匹敌,战胜蒙古的希望就在国力上。事实上,汉人对异族的大胜,始终是建立在科技水平的发展上。曾几何时,汉人远逐匈奴,那是因为铁制武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军无论是在个人武力上还是在装备上,都要领先于对手。匈奴人,被卫青、霍去病等名将打得一塌糊涂,留下‘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的哀痛。
两次河西战役,汉军把匈奴人打得丢盔弃甲。不但完全占据了河西,而平定了匈奴降军的叛乱,将匈奴人一口气打到漠北。
盛唐之时,唐军的战斗力且不用说,在武器和国力上,均要领先于突厥人和中东各个国家。这才有外战的大规模胜利!到了宋代,异族逐渐把武器水平赶了上来,辽国的军备和大宋相比,除了在弓箭上有所吃亏,别的已经半斤八两了。而弓箭这一块,本来就是骑射民族的天赋。
现在的蒙古人也占据着这样的优势。他们精于骑射,完全没有道德底线,屠城、掠夺,根本不会考虑占领之后的问题。在他们的脑子里,凡是征服的地方,就都是奴隶。凡是抵抗的地方,都应该统统杀光。这样的政策也直接导致了蒙古人是无法获得民心的。但是,在冷兵器时代,暴力就代表着一切。什么财富什么文化,在血淋淋的屠刀面前,连狗屁都不是。
如果想要对异族形成绝对优势,就要在科技和武器上取得重大突破。汉人不能再拿着火药来放烟花了。我们根本就奢侈不起。汉人应该做的,是把火药拿来做成武器,无论是突*还是炸药包,地雷还是土制*……这些才是抵抗骑射民族的法宝。
事实上,在人类的历史,热武器军队输给骑射民族的,除了天灾**的明军之外,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明军输得实在是有些亏……内忧外患加上朝争不休……韩风悠悠的张开眼睛,大宋要进入热武器时代,并不是一年两年能够完成的。武器需要试验,也需要用战斗来研究合适的战法。
譬如*时代的三段射击法,又譬如长弓和*的结合,对付来去如风的骑兵……
正想得出神,车子缓缓停了下来,一骑飞奔而至,在车外叫道:“韩大人,再有三里地就到大同了。大同守军统制刘桂峰,派来兵马在前方迎接。刘统制说他防务在身,不敢擅离职守,请大人见谅。”
韩风掀开车帘,沉声道:“继续前进,到了大同再说。”
韩风的心中,对这个刘桂峰由不得高看了两分,这一路上,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知道韩风路过的,都带着大包小包礼物,真金白银前来拍马屁,而且拍的叫一个浓烈。可这个刘桂峰,不但自己没有来拍马屁,还表示防务在身,不敢远离。这年头,把工作当成第一重任的领导干部,已经是不多了啊!
车队和刘桂峰的兵马合在一处,缓缓朝大同走去。三里路,在这会儿走起来,仿佛怎么都走不到头似的,天地间满满都是白雪,寒风呼啸而过,刺得人脸都生痛无比。
好不容易到了大同城,大同的文官武将许多人都已经等候在城门口,寒冬腊月的,他们穿着厚厚的衣服,依然冻得脸色铁青。许多身子骨并不算好的官员,甚至还在原地跳脚,希望能给自己带来一丝温暖。
韩风走下马车,冲着近百位大同官员抱拳道:“诸位大人,有劳了!”
“韩大人说得哪里话来,下官在此等候是理所当然的。”为首一人是大同知府,他是当地最高文官,名字叫做师文轩,今年有四十来岁。不过,同样都是知府,在大同当知府可不是什么好事。很多官员打死都不想来这边塞之地。吏部没有办法,只得把当时还略低半级的师文轩给提拔上来,到大同任职。
在师文轩的引荐下,韩风和大同官员一一见面,却出人意料的在此没有见到刘桂峰,不由得诧异问道:“刘统制不在?”
师文轩心道不好,大同官员都做足了姿态,偏偏这个刘桂峰说有军情,怎么都不肯来。反而是带着兵马,去了烽火台那里驻守。要是因为他一个人得罪了如日中天的韩风,那就实在划不来了。
师文轩急忙解释道:“韩大人有所不知,大同之外,近来蒙古兵马调动频繁,据探子回报,足足有两个万人队之多。蒙古人调动两个万人队,已经是很了不得的了。他们打仗,通常几个万人队,到处穿插,打得别人摸不着找不到。要是人数多了,反而失去了机动性。”
韩风笑呵呵的说道:“师知府居然对军旅之事也十分了解啊!”
师文轩拱手道:“下官之前是在兵部任职。正因为蒙古人调动异常,所以刘统制不敢怠慢,亲自带了兵马去烽火台那里驻守。免得蒙古人要是发动突然袭击,我军会措手不及。”
“大同驻军有多少人?”韩风淡淡的问道。
师文轩迟疑了一下,回答道:“能战之兵也就一万多人吧。不过,大同城防坚固,粮食充足,物质丰富。要是蒙古人敢进攻大同的话,就算没有援兵,大同也有信心能坚守一个月。”
“看来大同的防务做的还算不错。”韩风笑了笑,他的锦衣卫一直都有消息传来。蒙古人的两个万人队集合,却没有携带大型攻城武器。铁木真就算是要动手,目标也绝不是大同这样的雄城。想要突破长城线,仅仅有两万人是不够的。
“等到明天,我自己去找刘统制吧!”韩风转身朝前走去,一众官员急忙跟在韩风身后,不敢落后。
“师知府,不如你说说,这段日子来,大同和蒙古人的接触,到底是什么样的。”韩风悠悠的问道。
师文轩顿时叫苦连天:“朝廷对蒙古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下官一直担心,蒙古人会选择大同作为长城线的突破点,历朝历代,大同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一直和刘统制申请要往大同多多调动兵马。可是朝廷有朝廷的考虑,一直也没有同意我们的请求。”
“朝廷可以调动的兵马有限,不是说想要调动到那里,都能调过去的。”韩风悠然说道:“我这次来大同,就是要来找铁木真谈谈。两国之间,目前不动刀兵是最好的,真的要动的话,大同位置如此重要,我会亲自和吴曦大人商议,从川军那里,调动一两万人来帮忙。”
“那就多谢大人了!”师文轩顿时喜形于色,他在大同严重缺乏安全感,生怕战火一起,大同这个第一线城市立刻就要陷入困战之中,要是出了什么意外的话,这个知府做的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不用谢我,大同有多重要,我心里有数。”韩风并没有说出来,铁木真选择在大同见面,还带了两个万人队,本来就有示威的意思——你看低我打不下大同,我就想办法突破长城线给你看看,就算不是攻打大同,也要在长城线以内,屠掉几个小城。
谈判的手段,就是展现力量。每一方都希望自己能站在制高点,让对手不得不答应自己的条件。但是面对铁木真这样的人,韩风的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如果能猜中铁木真的心思,可想而知,这个人有多厉害了。既然不能猜中对方的心思,就只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说服他!
战火一开,没有几十年都平息不下去,直到有一方彻底灭亡。
韩风看了看巍峨的大同城墙,淡淡的说道:“走吧!”
第八十四章 蒙古人战无不胜
漫漫风雪遮盖了行人的双目,顶着风雪前进的骑兵依然把腰杆挺得笔直,马蹄一次次深深踏入积雪之中,从鼻孔喷出浓浓的气息,在寒冬之中划为白雾!
大同守将刘桂峰有些紧张的策马跟在韩风身边,他是从后方提拔上来的将领,从未跟大名鼎鼎的韩风一起共事过。正因为如此,对韩风的‘凶名’有所畏惧,一路上话也不敢多说几句。
“快要到了。”刘桂峰指了指西北方向:“再走一顿饭工夫就能到。”
韩风微微颔首,轻声道:“你在大同做的不错,蒙古人两个万人队到来,你没有惶恐,处置的十分妥当,待我回到朝廷,是要为你记上一功的。”
刘桂峰心中暗喜,能够让韩风把自己的功劳报上去,兵部和枢密院的人自然是要重视,说不定还能官升一级呢。
“多谢韩大人提拔!”
“不是我提拔你。”韩风裹紧了大氅,让凄厉的风雪不能顺着衣领敞开的口子卷入脖颈之中,淡淡的说道:“赏罚分明,是治军的关键。你身为大同主将,千万不要忘记了。对待部下要功必赏,过必罚。这里以后的麻烦还会很多。就算这一次和蒙古人谈妥了,他们始终是会有些不服的。大规模入侵虽然不至于,可小股兵马流窜袭扰是在所难免。”
刘桂峰小心翼翼的问道:“末将应该如何处置才好?”
韩风双目中寒光陡现,随即笑道:“这要怎么处置?只要进入了大宋国土的,就是敌人。对待敌人自然是杀无赦。你也不用怕触怒了蒙古人,天底下的异族对汉人都是这样,你对他好,他就觉得你软弱可欺。你要是强硬起来,一路杀将过去,最害怕的便是他们。”
“末将明白了!”刘桂峰沉声说道。
韩风看了看身后已经淹没在风雪之中的烽火台,不由得暗暗叹息一声。大同是兵家要地,但是大同的长城线非常陈旧,一直以来,大同先是在辽国人的手中,后来又落入女真人的手中,大宋刚刚夺回大同没有多久,想要翻修大同长城,至少也要开春以后。事实上,历史上的大同长城,是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才修缮完备的!
长城对于汉人的意义十分重大。战国时期,秦赵两国各自凭着一条长城线,牢牢的守卫住了疆土。秦国的长城距离咸阳只有两三天的路程,一旦发生敌情,秦军主力可以火速赴援。匈奴人很害怕被秦人打败,许多年都不敢南下。同时,秦军因为有了长城线,不再像以前那样用重兵把守隘口和要道,也能分出大批军队和东方六国作战!
赵国依靠长城线抵御匈奴,李牧在长城两度为帅,大破匈奴,剿灭匈奴人十余万,打得单于亡命北逃。那时候的秦赵,都只是一个诸侯国而已,就能御敌于国门之外。而后的国家怎么就做不到呢?
韩风想了想,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刘桂峰。本来是想试试这位将军的才华,没想到刘桂峰立即答道:“韩都指挥使,长城线到底是我们汉人从内部攻破的多?还是异族从外边攻破的多?如果石敬瑭没有把燕云十六州送给契丹,大宋根本不用立国之时就处在被动挨打的姿态。每次北伐都要兴师动众,最后还没有成效。”
没想到从一个守将的口中居然可以听到这样的言论。这实在令韩风出乎意料!他不由得多打量了刘桂峰几眼,严肃的答道:“自从汉光武帝开始,汉人就一直在引狼入室。”
刘桂峰长长的叹了口气:“身为将领,最怕的就是这样。自己和外敌在打生打死,自己人在背后捅刀子。更怕的,明明可以御敌于国门之外,偏偏要为了面子和仁义,把他们放进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以末将看,要是有机会,尽数把他们屠了倒也干净。”
韩风哈哈大笑起来:“知道为什么我不同意和蒙古展开大战吗?因为战场……如果让蒙古人叩关而入。战火就会在中原大地燃烧,受苦受难的是汉人百姓。要是我们派出军队出塞,茫茫草原大漠,且不说消耗多少补给,就算战胜了蒙古人,一时间,我们也无法对这片草原大漠形成事实上的统治,白白消耗了国力军力而已。”
刘桂峰深以为然,草原上,走上几百里看不到一个人的情况时常出现。如果派出军队来征服草原,之后怎么管理?开府设衙,这可不是内陆啊……不便于统治的地方,只好放弃。那游牧民族还会卷土重来。从匈奴人到蒙古人,这片大漠一直在更换主人,就是没有被汉人真正完成过统治。这是由于他们的地理位置决定的,以现在的军力和科技水平,汉人的确不可能在这里建立完善的统治!
两人闲聊间,前方的队伍已经停下了战马,韩风举目望去,漫天飞舞的大雪之中,隐约能看到远处也有一队骑兵在风雪中肃立。两边的骑兵中央,一骑傲然站在高坡之上,白雪将他几乎堆成雪人。尽管看不到脸庞,但是韩风依然清楚的知道,能够站在那里的,比任何一个蒙古人都要高的,便是铁木真!
“你们留下驻守,我便去了!”韩风扬起马鞭,重重的抽了一鞭。大冬天的,战马的皮肤本来就冻的有些紧,忽然被主人打了一鞭子,疼的撒腿狂奔,片刻之后已经到了高坡,一口气冲上去,几乎就不想停下来。
韩风勒住马头,两骑相距五六步,铁木真沉声唤道:“安答。”
“铁木真安答。”韩风抱拳施礼道。
铁木真微微一笑,从马背上解下一个酒袋,抛给韩风:“离开草原这么久,还喝得惯我们的酒吗?”
他自己也取出一个酒袋,咕噜噜灌了一口,笑呵呵的说道:“这样的大风雪天气,要是不喝上几口,手脚都会冻的握不住马鞭。”
两人一口又一口喝着铁木真带来的马奶酒,却有意无意避开了两人见面真正的话题。或许大家心里都很清楚,要是说到那里。日后也就不能再以安答相称了!
可是,无论话题要转多久,终究是要面对那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韩风抱着酒袋,,浑身上下已经被酒精燃烧的十分温暖,他缓缓吐出一口酒气说道:“安答,收手吧。西夏有我们做后援,你攻不下的。我们手握长城线,只要自己不犯错,你也攻不克的。”
铁木真把喝空的酒袋远远抛了出去,看着偌大的酒袋在地上卷起一片雪花,傲然道:“在蒙古人面前,没有征服不了的国家,也没有无法攻克的雄关。”
“安答,汉人也曾经武功极盛过。可为什么汉武唐宗之时,汉人的对外扩张都不是太过热衷呢?”韩风自问自答道:“因为我们汉人是农耕文明的民族。我们的子民希望的生活是两亩薄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有了这些,他们就可以过得很开心,一生无忧。那我们要草原有什么用?要大漠有什么用?要蛮荒之地又有什么用?”
“如果汉人愿意骑上马背,漂泊为生的话,从南到北,从西到东,早几百年前,就已经全换了主人了。”韩风严肃的说道:“这是我们的民族性决定的。但是汉人还有另一个民族性,凡是进入中原的异族,最后不是被屠戮一空,就是被彻底同化,再也找不到以前的民族!”
“安答,你想想,就算让你进入中原,一统天下。你有十余万蒙古军,天底下那么多州县,你要指望每个州县分几十人?几百人去守吗?你还得指望汉人来补充军队。汉人的军队,你能信任吗?就像我们这次北伐,一路上多少金国汉军倒戈相向?”
铁木真并没有做声,韩风接着说道:“水师呢?你没有水师,不会造船,长江你怎么过?黄河你又要怎么过?海外你怎么征服?大宋的水师,就算在丢了半壁江山的情况下,每次都把女真人的水军打得落花流水。你真的能赢吗?”
“就算赢了又能怎么样?蒙古人有几十万人说蒙古语,可汉人有几千万人说汉语。最后是谁被逼着学谁的语言?我们汉人有自己的文字,蒙古人呢?没有!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怎么传承自己的历史?当然,你们可以自创蒙古文字,可谁会理会?日子久了,说着汉语,写着汉字,学会了穿绫罗绸缎,吃山珍海味的蒙古人,还是蒙古人吗?那样的蒙古人,还能像现在不惜命的战斗吗?”
铁木真仰起脖子,雪花落在他的脸上,冰凉,又有些刺骨。
“你说我们蒙古人没有文字,人又少,没有水师,这些都是可以创造的!这些条件跟能否征服一个国家并没有任何关系。花剌子模有自己的文字语言,有庞大的军队,一样粉碎在我的铁骑下!狗王吓得躲在小岛里,不敢出来。”铁木真弹去脸上的雪花,厉声喝道:“蒙古人,战无不胜!”
第八十五章 飘洋远去
韩风一点也没当回事儿,淡淡的笑道:“也许你说的对。可是打下来的疆土,你要怎么治理?天底下这么大的土地,你不可能都把它作为蒙古人的牧场。很多地方也无法当成牧场。你也要设置官府,组织朝廷,像现在蒙古人部族式的管理方式十分残缺,你根本不可能统治太大的疆土。”
铁木真反驳道:“我有儿子,我还会有孙子,儿孙不断开枝散叶,天底下就有足够的地方分封给他们!”
韩风哈哈大笑起来:“分封?那是我们汉人早就已经玩剩下的把戏。你的儿孙分封在各个地方,你怎么知道他们就能永远亲爱?你又怎么知道他们就不会因为利益而发生冲突?像西夏这样的贫瘠的地方和江南那么富饶的地方,你要怎么分,才让儿子们觉得心满意足?将来你的儿子孙子一定会因为争夺权位而大打出手。你又会觉得心安?”
铁木真嘲讽道:“难道你以为,地方小了反而对蒙古人才是好事?为了让我们不攻打宋国,也真难为你想出这么低劣的主意!”
韩风严肃的说道:“恰恰相反,我们汉人从来不畏惧任何入侵的异族。五胡乱华的时候,赤野千里,北方汉人几乎被杀得干干净净。但是冉闵一道杀胡令,就让那些进入中原的胡人几乎没有葬身之地。女真人入寇中原,我们甚至连都城都已经丢了,半壁江山沦丧敌手,军队溃不成军。只能勉强靠着几位将领,重新以西北军为骨架组织军队。但是这几十年来,无论是第一次北伐,还是历次抵御外敌。宋军并不弱!现在我们已经收复了江北,恢复了长城线,中原岂是你们想进就能进来的?”
“再说,就算你们要进入中原,那又怎样?我一直不同意和蒙古开战,是因为草原暂时对于我们没有用处。浪费财力军力打下来,对大宋目前并没有好处。这并不怕了你们!”韩风义正言辞的说道:“要打,我们奉陪到底,无非是个不死不休的局面罢了。我倒要看看,是几十万蒙古人能把数千万汉人杀干净,还是汉人把蒙古人杀得片甲不留?”
狂风卷起一阵风雪,韩风心中忽然觉得有些滑稽,当年匈奴王阿提拉率领大军肆虐欧洲,整个欧洲都颤抖在匈奴人的脚下。但是在莱茵河畔,教皇和阿提拉的那一番对话,竟然让阿提拉带着十万大军离去。要知道,当时所有的欧洲贵族联军都已经汇聚在一起,他们准备和阿提拉做最后一战。如果那一战输了,欧洲就彻底是匈奴人的天下了。
为什么没有打起来?教皇到底对阿提拉说了什么?已经成了千古之谜。而今时今日,在大同城外的高坡,蒙古骑兵和豹组精锐遥遥对峙,而自己也在和铁木真侃侃而谈。如果蒙古和汉人因此而达成了和平。将来的史书,会不会也对这段历史讳莫如深?自己和铁木真又会不会像阿提拉与教皇那样,永远保守着这个秘密呢?
“如果我真的不攻打宋国,就只有一个理由!”铁木真悠悠的说道:“就是,我觉得我的力量还不足以吞下这个国家。”
韩风接口道:“不可能的,你真的吞不下!”
历史已经被改写。当年蒙古入侵,是因为蒙古人利用西夏和金国之间的矛盾,不断逼迫西夏和自己一起攻打金国。很早以来,长城线就沦丧在蒙古人的手中。蒙古骑兵想要进入江北,便像是进入自家后花园似的,毫无压力。
而西夏和金国灭亡在蒙古人的手中,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为蒙古人壮大了探马赤军、汉军队伍。在忽必烈后来征伐南宋的战争中,他那点可怜的蒙古军还留着跟自己的兄弟打生打死。哪里舍得投入战斗?探马赤军和汉军才是主力,再加上不断投降蒙古人的新附军,最终,是这些军队在张弘范的率领下,崖山一战彻底断送了大宋的国运!
现在汉人保住西夏不亡国,蒙古人根本无法打下西夏。没有党项人作为主力的探马赤军,也没有北方汉人组成的汉军。蒙古人用什么来壮大自己的军队?如果就指望蒙古人自己生儿育女不断壮大的话,粮食给养之类的物质又从哪里得来?如果还是靠掠夺?难道打仗就不死人吗?
西夏,是汉人留下的自留地,牵制着蒙古,合适的时机再一口吞下肚。李遵顼根本不是个好的领导者。西夏的国运也就如此了!早晚是要被征服的,无非把历史上的征服者,从蒙古人换成了汉人而已!
尤其是把长城线重新握在手中,这是对北方游牧民族具有决定性战略意义的。只要自己不犯浑,御敌于国门之外,绝对可以做到!
铁木真凝神看着韩风,想了很久,淡淡的说道:“有时候,我也在想。如果我们相遇的时候,我杀了你。如今是不是能改写北方的格局?”
韩风一本正经的答道:“坦白说,第一次见到你的时候,我也这么想过!”
两人沉默许久,忽然哈哈大笑起来,铁木真笑得眼泪都快掉下来,大声说道:“这是不是汉人常说的,英雄所见略同?”
韩风重重的点了点头。
铁木真伸手擦去眼睛的泪水,从怀里取出一个小小的袋子,沉声道:“这是我和札木合结安答的时候信物。铁木真并不是只有踩着安答的鲜血才能成为王者!今日,我将这份信物,埋在此地!铁木真有生之年,蒙古人绝不踏过长城一步!”
“如果有空,我会去草原看你!”韩风笑呵呵的说道:“我也想看看小托雷!”
“走了!”铁木真将那一个小袋子埋在雪地里,翻身上马,笑道:“来日再见,好安答!”
看着铁木真远远离去,带着庞大的蒙古骑兵队走开,韩风牵着马儿,低声吼道:“出来吧!”
雪地里一阵松动,离这儿不远处,几条人影从雪地里钻了出来,他们的身上裹着厚厚的牛皮,但,就算是这样,躲在雪地里这么久依然很是吃不消,要不是身体素质过硬,几乎就要冻毙在雪地里。
韩风从马背上取下一小袋烈酒,丢给那几人:“和尚,老李……你们辛苦了!喝几口御寒吧!”
李飞镖冻的嘴唇发紫,瑟瑟发抖,猛灌了好几口下去,才递给身边的小和尚,牙关打着战道:“要是再蹲一个时辰,我就变成僵尸了!”
韩风微笑道:“辛苦你们了!”他本就已经打定了主意,如此这一次来和铁木真谈不妥的话,就要这些早已埋伏在雪地里的刺客们,暴起发难,将铁木真击杀在此地,决不许他活着离开。蒙古将领虽多,可像铁木真这样惊才绝艳的,可就仅此一例而已。作为一个穿越者,韩风当然知道杀死铁木真的意义!
无法灌了几口酒,淡淡的说道:“你信他?”
“不是我信不信的问题。而是他真的没有机会强攻中原,除非他想彻底葬送蒙古人。”韩风沉声道:“国与国之间的约定,本就是靠实力说话的。大宋自己强大了,谁来惹事,谁就必死无疑!”
“那铁木真会怎么办?”简怀诛接过酒袋问道。
韩风指了指西方,又指了指北方:“那里有广袤的地方等着他征服。就让蒙古人当我们的开路先锋吧!”
“那我们呢?”
“当然是回去,好好过个年,去他的国家大事,去他的金戈铁马。老子要痛痛快快的玩上一个月……”韩风放纵的大吼道。
远远的,一骑飞来,马上来者高叫道:“韩都指挥使,加急*……”
…………………………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由近千艘大小船只组成的庞大的船队,缓缓停泊在岸边。水手们忙碌的放下吊板,全副武装的士卒冲上海滩,跟着便有许多人从各条船上走下来。
韩风懒懒的伸了个腰,活动着在船上已经酸痛不已的身体,突然前方官兵吹动号角,示意敌袭。
韩风急忙抢上前去,看着远处一群人,披着兽皮,拿着简陋的武器,脸上画着红色颜料,小心翼翼的朝海滩边靠拢。宋军官兵弯弓搭箭,长矛林立,钢刀出鞘,一股肃杀之气!
“不要动武!”韩风分开官兵,摊开双手,满脸笑容的走了过去,看着那些紧张的人,从怀里取出几块米糖,丢了一块到自己的口中,余下的几块,便远远抛给那些穿着兽皮的人。
那些人看到韩风都已经先吃了,壮着胆子把余下的米糖吃了下去,甜甜的味道顺着喉咙直到肚腹。他们兴奋的大叫起来,举着武器围着韩风叽叽喳喳,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倒是把豹组的官兵紧张的紧握兵刃,只要这些野人有什么不妥,就果断的杀上去,把大人救出来!
韩风打着手势,脸上的笑容就没有断过。而那些人比划了半天,终于让韩风明白了他们的意思,转身对自己的部下说道:“他们是住在南边的一个部落。以打猎为生!前不久遇到兽群袭击,丢了自己的领地。有没有人愿意跟我一起去看看,那些野兽是不是和大宋的野兽长的一个样?顺便,吃了那么久干粮和海鱼,吃点肉也是好的嘛!”
船上已经牵下不少战马,许多豹组精锐齐声呼应,翻身上马。韩风自己横枪立马,那些穿着兽皮的人,欢喜的在前边带路。
沐谦心和郦君瑾带着锦衣卫诸女,左右跟上韩风,沐谦心笑盈盈的说道:“这儿要不是被陈家船队发现,真不敢相信,在茫茫大海的彼岸,竟然有这样一片大陆。还有这么好玩的人啊!”
“这个地方很好玩啊,又漂亮!”郦君瑾撅着小嘴说道:“干脆,我们给这片大地起个名字就叫美丽吧?”
“那怎么行?我已经说过,陈家人先发现的这片大陆,是要以陈家家主的名字来命名的!对了,陈老伯叫什么来着?”韩风皱眉道。
林珍接口道:“陈坚!”
秦燕根本不给韩风机会,立刻高叫道:“那就叫美丽坚好了!”
小舞扬起鞭子,在马臀上重重一抽,娇声笑道:“美丽坚……我来啦……”
韩风勒住马头,满脸不敢置信的看着欢呼雀跃,策马奔腾的诸女,苦笑不已……这算是历史的宿命吗?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