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6年,李鸿章答美国记者问!
1896年8月28日下午2时,李鸿章一行乘“圣•;路易斯号”邮轮抵达美国纽约港,“市民涌动如潮,港湾内百舰齐鸣”。《纽约时报》报道称李“既是著名军事将领,又是政治家、金融家和外交家”。
李鸿章到纽约不久就向记者们发出邀请,定于9月3日上午在华尔道夫饭店接受美国记者采访。事后记者报道说:“采访中,他神采飞扬,微笑着回答记者们的提问。回答问题时,他态度非常坦诚、谦虚,好像他只是世界上一个很普通的公民,而不是大清政府权势显赫的人物。”
记者:阁下,您在这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中什么使您最感兴趣呢?
李鸿章:我对我在美国见到的一切都很喜欢,所有事情都让我高兴。最使我感到惊讶的是20层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楼,我在清国和欧洲都从没见过这种高楼。这些楼看起来建得很牢固,能抗任何狂风吧?但清国不能建这么高的楼房,因为台风会很快把它们吹倒,而且高层建筑如果没有你们这样好的电梯配套也很不方便。
记者:阁下,您赞成贵国的普通老百姓都接受教育吗?
李鸿章:我们有很好的学校,但只有付得起学费的富家子弟才能入学,穷人家的孩子没有机会上学。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你们这么多的学校和学堂,我们计划将来在国内建立更多的学校。
记者:阁下,您赞成妇女受教育吗?
李鸿章(停顿了一会儿):在我们清国,女孩在家中请女教师提供教育,所有有经济能力的家庭都会雇请家庭教师。我们现在还没有供女子就读的公立学校,也没有更高一级的教育机构。这是由于我们的风俗习惯与你们(包括欧洲和美国)的不同。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你们的教育制度并将适合我们国情的那种引入国内,这确是我们所需要的。
记者:总督阁下,您期待对现存的排华法案进行任何修改吗?
李鸿章:我知道,你们又将举行选举了,新政府必然会在施政上有些变化。因此,我不敢在修改法案前发表任何要求废除《格力法》的言论,我只期望美国新闻界能助清国移民一臂之力。我知道报纸在这个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希望整个报界都能帮助清国侨民,呼吁废除排华法案,或至少对《格力法》进行较大的修改。
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家都承认,竞争促使全世界的市场迸发活力,而竞争既适用于商品也适用于劳动力。我们知道,《格力法》是由于受到爱尔兰裔移民欲独霸加州劳工市场的影响,因为华人是他们很强的竞争对手,所以他们想排除华人。如果我们清国也抵制你们的产品,拒绝购买美国产品,取消你们产品销往清国的特许权,试问你们将作何感想呢?不要把我当成清国的什么高官,而要当成一名国际主义者;不要把我当作达官贵人,而要当作清国或世界其他国家一名普通公民。请让我问问,你们把廉价的华人劳工逐出美国究竟能获得什么呢?廉价劳工意味着更便宜的商品,顾客以低廉价格就能买到高质量的商品。
你们不是很为你们作为美国人而自豪吗,你们的国家代表着世界上最高的现代文明,你们也因你们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们的排华法案对华人来说是自由吗?这不是自由!因为你们禁止使用廉价劳工生产的产品,不让他们在农场干活。你们专利局的统计数字表明,你们是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人,你们发明的东西比任何其他国家的总和都多。在这方面,你们走在了欧洲的前面……但不幸的是,你们还竞争不过欧洲,因为你们的产品比他们贵。这都是因为你们的劳动力太贵,以致生产的产品因价格太高而不能成功地与欧洲国家竞争。劳动力太贵,是因为你们排除华工。这是你们的失误。如果让劳动力自由竞争,你们就能够获得廉价的劳力。华人比爱尔兰人和美国其他劳动阶级都更勤俭,所以其他族裔的劳工仇视华人。
我相信美国报界能助华人一臂之力,以取消排华法案。
记者: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有什么出路吗?
李鸿章: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我的好朋友格兰特将军曾对我说,你们必须邀请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管理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我们欢迎你们来华投资,资金和技工由你们提供。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务,要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神圣的权力……
记者:阁下,您赞成将美国或欧洲的报纸介绍到贵国吗?
李鸿章:清国办有报纸,但遗憾的是清国的编辑们不爱将真相告诉读者,他们不像你们的报纸讲真话,只讲真话。清国的编辑们在讲真活时十分吝啬,他们只讲部分的真实,而且他们也没有你们报纸这么大的发行量。由于不能诚实地说明真相,我们的报纸也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了。
记者:阁下,请问您对您本人画像出现在这个城市有何评论?
李鸿章(脸上出现了非常特别的表情,显示出了美国式的的幽默,好像乐意成为卡通和漫画中的人物):不怎么样,他们画得不像。
注:《格力法》系由加州民主党人托马斯•;格力制定,美国国会两院1892年通过。该法案歧视在美华人,严重侵犯华工的正当权益。)
本文摘录自《帝国的回忆》一书(三联书店出版)。该书编者郑曦原在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工作期间读了《纽约时报》从1850年代起关于中国的大量报道,由此起意要编纂“纽约时报看中国”三部曲。
《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是“三部曲”的第一部,书中选录131篇《纽约时报》文电稿,时间跨度为1857年1月至1911年10月,内容涉及晚清的内政、外交、国防、文化、社会生活以及革命等诸方面。
[奉献]
《资政新篇》全文
资政新篇
洪仁玕
小弟仁玕跪在我真圣主万岁万岁万万岁陛下,奏为条陈款列,善铺国政,以新民德,并跪请圣安事:缘小弟自粤来京,不避艰险,非图爵禄之荣,实欲备陈方策,以广圣闻,以报圣主知遇之恩也。夫事有常变,理有穷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豫定者,为後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为後之祸。其理在于审时度势,与本末强弱耳。然本未①之强弱适均,视乎时势之变通为律,则自今而至後,自小而至大,自省而至国,自国而至万邦,亦无不可行矣。其要在于因时制宜,审势而行而已。兹谨将所见闻者条陈于后,以广圣闻,以备圣裁,以资国政,庶有小补云尔。
昔周武有弟名且,作周礼以肇八百之畿,高宗梦帝賚弼,致殷商有中叶之盛,惟在乎设法用人之得其当耳。盖用人不当,适足以坏法,设法不当,适足以害人,可不慎哉!然于斯二者,并行不悖,必于立法之中,得乎权济。试推其要,约有三焉:一以风风之,一以法法之,一以刑刑之。三者之外,又在奉行者亲身以倡之,真心以践之,则上风下草,上行下效矣。否则法立弊生,人将效尤,不致作乱而不已,岂法不善欤?实奉行者毁之尔。
用人察失类
一禁朋党之弊。朝廷封官设将,乃以护国卫民、除奸保良者也。倘有结盟联党之事,是下有自固之术,私有倚恃之端,外为假公济私之举,内藏弱本强末之弊。为兵者行此,而为将之军法难行;为臣者行此,而为君之权谋下夺,良民虽欲深倚于君,无奈为所隔绝,是不可以不察也。倘欲真知其为朋奸者,每一人犯罪,必多人保护隐瞒,则宜潜消其党,勿露其形。或如唐太宗之责尉迟恭以汉高故事,或如汉文之责吴不会而赐杖以愧之,亦保全之一道也。若发泄而不能制,反遭其害,贻祸不浅矣。倘至兵强国富,俗厚风淳之日,又有朝发夕至之火船火车,又有新闻篇以泄奸谋,纵有一切诡弊,难逃太阳之照矣。①
甚矣,习俗之迷人,贤者不免,况愚者乎!郎至愚之辈,亦有好胜之心,必不服人所教。且观今世之江山,竟是谁家之天下?无如我中花②之人,忘其身之为花,甘居鞑妖之下,不务实学,专事浮文,良可慨矣。请试言之:文士之短简长篇,无非空言假话;下僚之禀帖面陈,俱是谗谄赞誉,商贾指东说西,皆为奸贪诡谲!农民勤俭诚朴,目为愚妇愚夫,诸如杂教九流,将无作有;凡属妖头鬼卒,喉舌模糊。到处尽成荆棘,无往不是陷坑。倘得真心实力,众志成城,何难亲见太平景象,而成为千古英雄,复见新天新地新世界也夫。
风风类
夫所谓‘以风风之‘者,谓革之而民不愿,兴之而民不从,其事多属人心朦昧,习俗所蔽,难以急移者,不得巳以风风之,自上化之也。如男子长指甲,女子喜缠脚,吉凶军宾,琐屑仪文,养鸟门蟀,打鹌赛胜,戒箍①手镯,金玉粉饰②之类,皆小人骄奢之习。诸如此类,难以枚举。禁之不成广大之体,民亦未必凛遵,不禁又为败风之渐,惟在在上者以为可耻之行,见则
②餙,误,当作饰。
鄙之忽之,遇则怒之挞之,民自厌而去之,是不刑而自化,不禁而自弭矣。倘民有美举,如医院、礼拜堂、学馆、四民院、四疾院等,主则亲临以隆其事,以奖其成,若无此举,则诏谕宣行,是厚风俗之法也。如毁谤语妒等弊,皆由风俗未厚,见识未广,制法未精,是以人心虞拟不平而鸣矣。又如演戏门剧、菴寺和尼,凡此等弊,则立牧司教导官,亲身教化之。怜悯之,义怒之,务去其心之惑以拯其迷也。中地素以骄奢之习为宝,或诗画美艳,金玉精奇,非一无可取,第是宝之下者也。夫所谓上宝者,以天父上帝、天兄基督、圣神爷之风三位一体为宝。一敬信间,声色不形,肃然有律,诚以此能格其邪心,宝其灵魂,化其愚蒙,宝其才德也。中宝者,以有用之物为宝,如火船、火车、钟镖、电火表、寒暑表、风雨表、日晷表、千里镜、量天尺、连环枪、天球、地球等物,皆有探造化之巧,足以广闻见之精,此正正堂堂之技,非妇儿掩饰①之文,永古可行者也。②
且夫谈世事足以闷人心,论九流足以惑众志,释聃尚虚无,尤为诞妄之甚,儒教贵执中,罔知人力之难,皆不如福音真道有公义之罚,又有慈悲之赦,二者兼行,在于基督身上担当之也。此理足以开人之蒙蔽以慰其心,又足以广人之智慧以善其行,人能深受其中之益,则理明欲去而万事理矣。非基督之弟徒,天父之肖子乎!究亦非人力所能强,必得上帝圣神感化而然也。上帝之名,永不必讳。天父之名,至大、至尊、至贵、至仁、至义、至能、至知、至诚、至足、至荣、至权,何碍一名字?若说正话,讲道理,虽千言万语亦是赞美,但不得妄称及发誓亵du而已,若讳至数百年之久,则又无人识天父之名矣。况爷火华三字,乃犹太土音,译?quot;自有者‘三字之意,包涵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在、自然而然、至公义、至慈悲之意也。上帝是实有,自天地万有而观,及基督降生而论,是实有也。盖上帝为爷,以示包涵万象:基督为子,以示显身,指点圣神上帝之风亦为子,则合父子一脉之至亲,盖子亦是由父身中出也,岂不是一体一脉哉!总之谓为上帝者,能形形,能象象,能天天,能地地,能始终万物而自无始终,造化庶类而自无造化,转运四时而不为时所转,变通万方而不为方所变。可以名指之曰‘自有者‘,即大主宰之天父上帝、救世主如一也。盖子由父出也,视子如父也。若讳此名,则此理不能彰矣。
法法类
所谓‘以法法之‘者,其事大关世道人心,如纲常伦纪、教养大典,则宜立法以为准焉。是下有所趋,庶不陷于僻矣。然其不陷于僻而登于道者,必又教法兼行。如设书信馆,以通各省郡县市镇公文;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及各省郡县货价低昂,事势常变。上览之,得以资治术:士览之,得以识变通:商农览之,得以通有无。昭法律,别善恶,励廉耻,表忠孝,皆借此以行其教也。教行则法著,法著则知恩,于以民相劝戒,才德日生,风俗日厚矣。此立法善而施法广,积时久而持法严,代有贤智以相维持,民自固结而不可解,天下永垂不朽矣。然立法之人,必先经磨链,洞悉天人性情,熟谙各国风教,大小上下,源委重轻,无不了然于胸中者,然后推而出之,乃能稳惬人情也。若恐其久而有差,更当留一律以便随时损益小纪,彰明大纲也。盖律法者,无定而有定,有定而无定,如水之软,如铁之硬,实加人心之有定而无定,世事之无定而有定,此立法所以难也,此生弊所以易也。
②刻本有洪秀全在此策上眉批说;‘钦定此策是也。‘
然则如何而后可以立法?盖法之质,在乎大纲,一定不易;法之文,在乎小纪,每多銮还。故小人坏法,常窥小者无备而掠为己有,常借大者之公以护掩己私。然此又在奉法执法行法之人有以主之,有以认真耳。至立法一则,阅下自可心领灵会,而法在其中矣。①
又有柔远人之法。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许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英吉利,即俗称红毛邦,开邦一千年来未易他姓,于今称为最强之邦,由法善也。但其人多有智力,骄傲成性,不居人下。凡於往来言语文书,可称照会、交好、通和、亲爱等意,其余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切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盖轻污字样,是口角取胜之事,不是经纶实际,且招祸也。即施于枕近之暹罗、交趾②、日本、琉球之小邦,亦必不服。实因人类虽下,而志不愿下,即或愿下,亦势迫之耳,非忠诚献曝也。如必欲他归诚献曝,非权力所能致之,必内修国政,外示信义,斯为得尔。此道实为高深广还也欤。现有理雅各、湛孖士、米土威大人、俾士、合信、觉士、滨先生、慕维廉、艾约瑟、韦律众先生与小弟相善也。
花旗邦即米利坚,有金银山,而招别邦人来采。别邦人有能者,册立为官,邦长五年一任,限以俸禄,任满则养尊虚优,各省再举。有事各省总目公议,呈明决断。取士、立官、补缺及议大事,则限月日,置一大柜在中廷,令凡官民有仁智者,写票公举,置于柜内,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其邦之跛盲聋哑鳏寡孤独各有书院,教习各技。更有鳏寡孤独之亲友,甘心争为善事者,愿当众立约保养。郭①中无有乞丐之民,此是其富足也。现有罗孝、卑治文、花兰芷、高先生、晏先生、赞臣先生、寡先生与小弟相善也。
总论二邦,其始出于英吉利邦,后因开埠花旗,日以日盛,而英邦欲有以制之,遂不服其苛,因而战胜英邦,故另立邦法,两不统属焉。数百年来,各君其邦,各子其民,皆以天父上帝、耶苏基督立教日耳曼邦内分十余邦,不相统属,亦无侵夺,信奉天父上帝、耶苏某督尤慎。其人有太古之风,故国不甚威,而德则独最也。亦有大船往各邦贸易,即各邦之君臣亦肯信任其人办事,因其人不苟于进退,最信皇上帝救世主,而不喜战斗,愿守本分也。现有黎力居、韦牧司叶纳清、韩士伯,又有一位忘其名,与弟相善也。风雨票②、寒暑针先出此邦之花兰溪,辨正教亦出此邦之路得也。
瑞邦、丁邦、罗邦③纯守耶苏基督之教,其发老少多白,中年多黄,相品幽雅,诚实宽广,有古人遗风焉。惟瑞国有一韩山明牧司,又名咸北者,与弟相善。其人并妻子皆升天,各邦多羡其为人焉。爱弟独厚,其徒皆客家,多住新安县地也。
佛兰西邦亦是信上帝、耶苏基督之邦,但其教多务异迹奇行,而少有别,故其邦今似半强半美之邦。但各邦技艺多始于此,至今别邦虽精,而佛邦亦不在下。但其教尚奇异,品学逊焉,人不之重。惟与英为婚姻之邦,相助相善,而邦势亦强。与弟无相识者,因道不同也。
土耳其邦,东南即古之猷①太邦也,西北近俄罗斯。因此邦之人不信耶苏基督为救世主,仍执摩西律法,不知变通,故邦势不振。而于丙辰年(太平天国六年,咸丰六年,1856年)为俄罗斯所侵,幸英佛二邦相助,得免于祸。此邦为天兄降生圣地,将来必归基督。盖新遗诏书有云:‘俟万邦归信后,而以色列知愧耻焉。‘今犹太人因耶苏基督升天四十年后,遭上帝怒罚驱逐出外,凡信基督耶苏者亦逃出外邦,至今各邦皆有犹太人,以为之证据,亦天父之意也。即中邦而谕②,河南开封郡祥符县内,多有犹太人及羊皮书,写犹太字迹者不少。但其人自宋迄今,多历年所,亦徒行其礼,而不识其字,不知其实意焉。问其因何行此教,则答以望基督救世主降生,及凡各邦之犹太人亦如是,不信救世主之既生于一千八百五十九年之前也。
俄罗斯邦,其地最广,二倍于中邦。其教名天主教,虽信耶苏基督,而类于佛兰西之行也。百余年前亦未信天兄,屡为英佛瑞罗日耳曼等国所迫,故遣其长子伪装凡民,到佛兰西邦学习邦法、火船技艺,数年回邦,无人知其为俄之长子也。及归邦之日,大兴政教,百余年来,声威日著,今亦为北方冠冕之邦也。
埃及邦即麦西邦,在犹太西南方,有红海为界。其地周岁无寒,而夏最炎热。有山名亚喇伯,为万郭最高大者,昔挪亚方舟,即搁于此山也。四时有云笼罩,少见山巅。而埃民未曾见过雨雪,闻过雷声。其地少泉而多沙漠,但到春夏交际,山头云密布,飞瀑四奔流,农民于水将退之先,在水面布种下田,待尽退时,则苗既勃然兴之矣。所以然者,因山高接热,云气升腾,冻结於巅,四时不散。故雨不施于圹野,雷不奋于地中,冰常凝於高峰,雪无飘于热地也。今其人尊约瑟摩西为圣人,名回回教,盖天父上帝前现权能与二人,至今犹有遗风焉。
暹罗邦近与英邦通商,亦能仿造火船大船,往各邦采买,今亦变为富智之邦矣。
日本邦近兵花旗邦通商,得有各项技艺以为法则,将来亦必出于巧焉。马来邦、秘鲁邦、澳大利邦、新嘉波、天竺邦、皆信佛教,拜偶像,故其邦多衰弱不振,而名不著焉不过中国从前不能为东洋之冠冕,暂为失色,良可既①已。
以上略述各邦大势,足见纲常大典,教养**,必先得贤人,创立大体,代有贤能继起而扩充其制,精巧其技,因时制宜,度势行法,必永远不替也。倘中邦人不自爱惜,自暴自弃,则鹬蚌相持,转为渔人之利,那时始悟兄弟不和外人欺,国人不和外邦欺,悔之晚矣。曷不乘此有为之日,奋为中地倡,以顶天父天兄纲常,太平一统江山万万年也。
一、要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内外适均而敷于众也。又由众下而达于上位,则上下情通,中无壅塞弄弊者,莫善于准卖新闻篇或暗柜也。法式见下。②
一、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若彼愿公于世,亦禀准遵行,免生别弊。先于二十一省通二十一条大路,以为全国之脉格,通则国家无病焉。通省者阔三丈,通郡者阔二丈五尺,通县及市镇者阔二丈,通大乡村者阔丈余。差役时领犯人修葺崩破之处。二十里立一书信馆,愿为者请饷而设,以为四方耳目之便,不致上下梗塞,君民不通也。信资计文书轻重,每二十里该钱若干而收。其书要在某处交递者,车上车下各先束成一捆,至即互相交讫,不能停车俄顷。因用火用氧用风之力大①猛也,虽三四千里之遥,亦可朝发夕至,纵有小寇窃发,岂能漏网乎!②
一、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巧为妙。或用火用气用力用风,任乎智者自创。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若愿公于世,亦禀明发行。兹有火船气船,一日夜能行二千余里者,大商则搭客运货,国家则战守缉捕,皆不数日而成功,甚有神于国焉。若天国兴此技,黄河可疏通其沙而流入于海,江淮可通有无而缓急相济,要隘可以防患,凶旱水溢可以救荒,国内可保无虞,外国可通和好,利莫大焉。③
一、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赀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或三四富民共请立,或一人请立,均无不可也。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身有万金而人不觉,沉于江河则损于一己而益于银行,财宝仍在也。即遇贼劫,亦难骤然拏去也。④
一、兴器皿技艺。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即有法人而生巧者,准前造者收为已有,或招为徒焉。器小者赏五年,大者赏十年,益民多者年数加多,无益之物有责无赏。限满他人倣做。①
一、与宝藏。凡金、银、铜、铁、锡、煤、盐、琥珀、蠔壳、琉璃、美石等货,有民探出者准其禀报,爵为总领,准其招民采取。总领获十之二,国库获十之二,采者获十之六焉。倘宝有丰歉,则采有多少,又当视所出如何,随时增减,不得匿有为无也。此为天财地宝,虽公共之物,突②亦枕近者之福,小则准乡,大则准县,尤大者准省及省外之人来采也。有争门抢夺他人之所先者,准总领及地方官严办,务须设法妥善焉。③
一、兴邮亭以通朝廷文书,书信馆以通各色家信,新闻馆以报时事常变、物价低昂。只须实写,勿着一字浮文。倘有沉没书札银信及伪造新闻者,轻则罚,重则罪。邮亭由国而立,余准富民纳饷,禀明而设。或本处刊卖,则每日一篇,远者一礼拜一篇,越省则一月一卷,注明某处某人某月日刊刻,该钱若干,以便远近采买。④
一、朝廷考察若探未实者,注明‘有某人来说,未知是否,俟后报明‘字样,则不得责之也。
一、兴各省新闻官。其官有职无权,性品诚实不阿者。官职不受众官节制,亦不节制众官,即赏罚亦不准众官褒贬。专收十八省及万方新闻篇有招牌图记者,以资圣鉴,则奸者股栗存诚,忠者清心可表,于是一念之善,一念之恶,难逃人心公议矣。人岂有不善,世岂有不平哉!⑤
一、兴省郡县钱谷库,以司文武官员俸值公费。立官司理,每月报销。除俸值外,有妄取民贿一文者议法。⑥
一、兴市镇公司。立官严正,以司工商水陆关税。每礼拜呈缴省郡县库存贮,或市镇公务支用,有为己私抽者议法。①
一、兴士民公会。富贵善义,仰体天父、天兄好生圣心者,听其甘心乐助,以拯困扶危,并教育等件。至施舍一则,不得白白妄施,以沽名誉,恐无贞节者一味望恩,不自食其力,是滋弊也。宜合作工,以受所值,惟废疾无所归者准白白受施。②
一、兴医院以济疾苦。系富贵好善,仰体天父、天兄圣心者,题缘而成其举。立医师,必考取数场然後聘用,不受谢金,公义者司其事。③
一、兴乡官。公义者司其任,以理一乡民情曲直吉凶等事,乡兵听其铺调。④
一、兴乡兵。天村多设,小村少设,日间管理各户,洒扫街渠,以免秽毒伤人,并拿打架攘窃,及在旁证见之人,到乡宜处处决,妄证者同罪。夜於该管之地有失,惟守者是问。若力不足而呼救不及,不干守者之事。被伤者生则医,死则瘗,有妻子者议卹。⑤
一、罪人不孥。若讯实同情者及之,无则善视抚慰之,以开其自新之路:若连累及之,是迫之使反也。⑥
一、禁溺子女。不得巳难养者,准无子之人抱为己子,不得作奴视之,或交育婴堂;溺者罪之。⑦
一、⑧外园有兴保人物之例:凡屋字人命货物船等有防於水火者,先与保人议定,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无失则嬴⑨其所奉。若失命,则父母妻子有赖,失物则已⑩不致尽亏。
一、外国有禁卖子为奴之例。家负责子,只顾眼前之便,不思子孙永为人奴,大辱祖考;後世或生贤智者不得为国之用,反为国之害矣。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生女难养,准为女伺,长则出嫁从良也。
一、禁酒及一切生熟黄烟、鸦片。先要禁为官者,渐次严禁在下。绝其栽植之源,遏其航来之路,或於外洋入口之烟,不准过关、走私者杀无赦。①
一、禁庙宇寺观。既成者还其俗,焚其书,改其室为礼拜堂,籍其资为医院等院。此为拯民出於迷眜之途,入於尤明之国也。②
一、禁演戏修台建醮。先化其心之惑,使伊所签助者,转助医院、四民院、学馆等,乃有益於民生实事。③
一、革阴阳八煞之谬。名山利薮,多有金、银、铜、铁、锡、煤等宝,大有利於民生国用。今乃动言风煞,致珍宝埋没不能现用。请各自思之,风水益人乎,抑珍宝益人乎?数千年之疑团,牢而莫破,可不惜哉!④
一、除九流。惰民不务正业,专以异端诬民,伤风败俗,莫逾於此。准其归於正业,焚去一切惑民之说。若每日无三个时辰工夫者,即富贵亦是惰民,准父兄乡老擒送迸诸绝域,以警颓风之渐也。诚以游手偷闲,所以长其心之*,劳心劳力,所以增其量之所不能。此天父之罚始祖,使汗颜而食者,一则使自养身,一则免生罪念,亦为此故也。⑤
一、屋宇之制。坚固高广任其财力自为,不得雕镂刻巧,并类王宫朝殿。宜就方正,勿得执信风水,不依众向,致街衢不直。既成者勿改,新造者可遵,再建重新者,亦可改直。⑥
一、立丈量官。凡水患河路有害於民者,准其申请,大者发库助支,小者民自捐助,而屋宇规模,田亩裁度,俱出此官。受赃者准民控诉,革职罚罪。
一、兴跛盲聋哑院。有财者自携资斧,无财者善人乐助,请长教以鼓乐书数杂技,不致为废人也。①
一、兴鳏寡孤独院。准仁人济施,生则教以诗书各法,死则怜而葬之。因此等穷民,操心危,虑患深,往多有用之辈,不可不以恩感之也。②
一、禁私门请谒,以杜卖官鬻爵之弊。凡子臣弟友,各有分所当为,各有奉③值,各有才德,各宣奋力上进。致令闻外著,岂可攀援以玷仕途。即推举者亦是为国荐贤,亦属分内之事,既得俸值,何可贪赃。审实革职,二罪俱罚。④
⑧此‘一‘字为编者所加,案此处系分列条文,应有一‘一‘字。
⑩巳,误,当作己。
一上所议,是‘以法法之‘之法,多是尊五美、屏四恶之法。诚能上下凛遵,则刑具可免矣。虽然,纵有速化,不鲜顽民,故又当立‘以刑刑之‘之刑。刑刑类
一、善待轻犯。宜给以饮食号衣,使修街渠道路,练其一足,使二三相连,以差人执鞭刃掌管。轻者移别县,重者移郡移省,期满释回,一以重其廉耻,二以免生他患,庶回时改过自新,此恩威并济之法也。⑤
一、议第六天条⑥曰:‘勿杀。‘盖谓天父有赏罚於来生,人无生杀於今世。然天王为天父所命以主理世人,下有不法,上(不)可无刑。是知道刑者非人杀之,是彼自缚以求天父罚之耳。虽然,为人上者,不可不亲身教导之也。⑦
一、议大罪宜死者,置一大架圈其颈,立其足,升至桅杆顶,则去其足下之板,以吊死焉。先彰其罪状并日期,则观者可以股栗自仿,又少符勿杀之圣诫焉。
一、①十款天条治人心恶之未形者,制於萌念之始。诸凡国法治人身恶之既形者,制其滋蔓之多。必先教以天条,而後齐以国法,固非不教而杀矣,亦必有耻且格尔。
一、与番人并雄之法。如开店二间,我无租值,彼有租值,我工人少,彼工人多,我价平卖,彼价桂②卖,是我受益而彼受亏,我可永盛,彼当即衰,彼将何以久居乎?况我已有自固之策,若不失信义二字足矣,何必拘拘不与人交接乎?是浅量者之所为也。虽然,亦必有一定之章程,一定之礼法,方不致妄生别议。但前之中国不如是焉,毫无设法,修葺补理,以致全体闭塞,血脉不通,病其深矣。今之人心风俗,皆非古昔厚重之体,欲清其病源,既不可得,即欲俊③补,其可得乎!
此皆为邦大略,小弟於此类凡涉时势二字,极深思索,故於古所无者兴之,恶者禁之,是者损益之。大率法外辅之以法而入於德,刑外化之以德而省於刑也。因又揣知圣心图治大④急,得策则行,小弟诚恐前後致有不符之迹,故恭录巳⑤所窥见之治法,为前古罕有者,彙成小卷,以资圣治,以广圣闻。恳自今而後,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诸凡可否,有宜於後,不宜於今者,恳留为圣鉴,准以时势二字推行,则顶起天父、天兄纲常,太平一统江山万万年矣——
太平天国印书,第16册。
⑤巳,误,当作已。
[奉献]
马新贻遗摺
马新贻遗摺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七日
奏为微臣猝被重伤,命在顷刻,伏枕哀鸣,仰祈圣鉴事。
窃臣由道光二十七年进士,以知县即用,分发安徽。到省后迭任繁剧,至咸丰三年以后,军书旁午。臣在营防剿,随同前漕督臣袁甲三等克复凤阳、庐州等城,驰驱军旅,几及十年。同治元年苦守蒙城,仰托国家威福转危为安。旋蒙文宗显皇帝及皇太后、皇上特达之知,洊擢至浙江巡抚,升授浙闽总督。同治七年六月,恭请陛见,跪聆圣训。出都后,行抵济宁即蒙恩命调任两江总督,九月到任。两江地大物博,庶政殷繁。江宁克复后,经前督臣曾国藩、前署督臣李鸿章实心整理,臣适承其后,谨守成规,而遇事变通,总以宣布皇仁休养生息为主。本年来旸雨幸尚调匀,民物渐臻丰阜。臣寸衷寅畏,倍矢小心,俭以养廉,勤以补拙,不敢稍逾尺寸,时时以才智短浅,不克胜任为惧。
五月间,天津民教滋事,迭奉谕旨,垂询各海口防守事宜。臣一闻外人要挟情形,愤懑之余继以焦急,自顾身膺疆寄,苟能分一分之忧,庶几尽一分之职。两月来,调派水陆各营并与江皖楚西各抚臣,及长江提臣密速妥商。所有公牍信函皆手自披答,虽至更深漏尽不敢假手书记。稍尽愚拙之分,弥懔缜密之箴。所有水陆布置事宜,甫于本月二十五日详析密陈在案。二十六日遵照奏定章程,于卯刻亲赴署右箭道校阅武牟月课,巳刻阅竣,由署内后院旁门回署。行至门口,突有不识姓名之人,以利刃刺臣右胁肋之下,深至数寸,受伤极重。当经随从武弁等将该犯拿获,发交府县严行审讯。一面延医看视,伤痕正中要害,臣昏晕数次,心尚明白,自问万无生理。伏念臣身经行阵,叠遭危险,俱以坚忍固守,幸获保全,不意戎马余生,忽遘此变,祸生不测,命在垂危。此实由臣福薄灾生,不能再邀恩眷。而现当边陲未靖,外患环生,既不能运筹决策,为朝廷纾西顾之忧,又不能御侮折冲,为海内弭无形之祸,耿耿此心,死不瞑目。惟有伏愿我皇上敬奉皇太后懿训,益勤典学,时敕几康,培元气以恤疲氓,运远谟以消外衅。瞻恋阙廷,神魂飞越!
臣年甫五十,并无子嗣,以胞弟河南试用知县马新祐之子胞侄童生马毓桢为子。臣待尽余生,语多舛误,口授遗摺,命嗣子马毓桢谨敬缮写,赍交江宁将军臣魁玉代为呈递。无任依恋,屏营之至。伏乞皇太后、皇上圣鉴。谨奏。
PS:小说中有关于到刺马一案的情节,于是把马新贻的遗摺拿出来供大家参考吧。
[奉献]
关于小说中网友问题的回答[随时更新]
关于小说中网友问题的回答
发布1、小煜:说实话,作者写的太快了,你是杨秀清你会这么容易相信一个陌生人,又不是老太平军(广西),当时太平军不缺人才(18531856)而且讲一番话,下面的人就服你了?
发布答:小煜说得不错,当时太平天国内分为广西派和湖南安徽派,由此还差一点发生了兵变(张继庚案),但是我想,如果我是东王,我必定会扶植一个什么背景都没有,也不属于任何派系的人,这样才对自己有利,因为这样的人,也不会很容易的倒向任何派系。至于为什么王财手下人往往被王财几句话说服,我想这和现在社会一样,我的领导说几句话,我也服从,虽然我心里并不一定认同,有时候还当他放P,但是领导毕竟高人一等,想混口饭吃,也没办法。
发布2、洛云:要赶紧自立为王
发布答:洛云兄关于自立为王的想法,我觉得至少发展到现在还算太早,王财根基太浅了,现在能混混完全是各方面不想为难他,清廷被北伐束住手脚,天国方面内斗历害,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小说中,东王已经借天父的名意把洪秀权在朝堂之上给打了一顿,还抢了洪秀权的女官朱九妹,其时斗争已经非常激烈了,因此各方面都想拉拢统兵将领。这才是王财能发展起来的前提。
发布3、我的一些看法
发布a\当时清政府在苏南地区已无可用之兵了,这就是历史学者对于太平天国不扫荡两江大营而西征、北伐的原因。也是本小说主角能够利用苏南发展的前提条件。另外您说的根据地发展问题,我考虑到是否可以修改《天朝田亩制度》及后来的《咨政新篇》结合将中国带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太平军北伐、西征的时候,清兵两大营总计兵力不到二万,还要分守各处,因此王财夺取苏南并非不可能实现,所以列强在只有一个可选项的情况下,选择支持,也并不奇怪。根据历史记载,在这个时期,列强之间关于支持太平天国还是清政府是存在不同意见的。因此王财得到支持并不奇怪。再次强调,在二十b章之前,根据地并没有建立任何军工或工厂。
发布b\其实我一直很怀疑当时中国的民智竟究开启到了什么程度。我查阅了一位亲天国政府的洋人写的《太平天国亲历记》,在里面还有吃人肉的描写。价格是一斤人肉80文。实在让人震憾!
发布c\历史上,列强对于苏南的生丝需求量极大,可以说如果苏南停止了生丝供应,英国的工厂马上就要停工。所以培养一个代理人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很迫切的。而在小刀会起义之前,无论是清政府还是天国政府都不肯完全屈从于列强。而王财却是唯一全面向西靠近的一支在苏南地区的军队。同时王财在苏南所推行的仍是《天朝田亩制度》,所以并不会引起天京的警觉。
发布d\再来,就是我把王财定位是一个普通人,他只是一个文科本科生,身无半点武功,也不是什么黑带几段,理科知识非常差,也不会制造什么武器弹药,更不明白化学、物理。
发布e\另外我看过无语中大大的富贵哥,非常佩服无语中大大的文采,但是王财走的决不是富贵哥的路,更不存在一个富贵倒下,千万个富贵站起来的说法,事实上故事发现到现在,王财除了与洋人有点勾结外,我看不出他与富贵哥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而生于19世纪中期的人想救国怎么可能不与洋人打交道呢?
发布
[奉献]
外一篇:随笔
算了,随笔删除!打起精神接着来!
[奉献]
关于七月七日暂停更新的原因公告
由于在情节设计上出了一些构思上的问题,因此不得不对有关章节做一个调整,影响了七月七日的更新,原计划停更两天,努力修改后七月八日即恢复正常更新了。另外因为最近单位事情比较忙,原来一天一更四千字以上已经让笔者不堪重压了,每天码字到两点睡觉,小弟只觉着天天晕晕呼呼的,迷糊中闯红灯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了,为了保证我能够活着把本书写完,因此再次改为每天一更三千字,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我还是会不定期的两更或一更四千字的。谢谢朋友们的支持,如果想了解更进一步的情况,请联系:19470870
[奉献]
事假公告
各位朋友们,因为今天接到通知,单位让我去江西公干,可能要13号才能回来,因此只好暂停小说更新了,为了补偿大家的损失,锄头今天连续上传二章(57,58),希望在锄头不在的几天里,大家也能一如即往的支持俺,多多投票,多多宣传,另外对小说有什么意见、想法,都欢迎大家加QQ19470870给我留言,13号回来我会给大家回复。谢谢关注!
[奉献]
锄头今日返家了
因为行程上的安排,我直到14号早上七点才到家,现在马上更新59、60两章,回报一下大家几天来的等待。谢谢支持。
[奉献]
公告:关于本书暂停两更的解释
锄头非常抱歉的发布这个公告,原本在七月三十一号开始上强推的《太平新篇》我一直到三十一号早上才得到消息说暂时要压后了。此事对锄头打击不小,毕竟没日没夜的码字非常辛苦,却被忽悠了,感觉很不好。一段时间以来为了准备强推一日两更,锄头将所有的时间都拿去码字了,现在锄头决定给自己放一段时间假,多抽点时间陪陪家人,因此本周取消原定一天两更计划,做出这个决定我很抱歉,但请大家理解,锄头也很无奈,但小说还会继续发展下去,请大家继续关注。谢谢一直以来支持锄头的朋友们!
[奉献]
VIP上架公告:内外篇
外篇:
场景一:
“胡闹!这个王财是不是发神经了?”洪秀全看到王财送来奏章气就不打一处来,“大字不识还要写什么《太平新篇》,自己写写就算了,还要跑去投靠什么起点,现在还要把弄什么VIP,真是其心可诛!”
“万岁,辅国候的意思是想把天朝的事迹传遍天下,好叫国人知道我天朝才是中华正主啊,我看他也是好意。”洪天姣生怕父亲又发亮(火)赶紧好言相劝。
“放屁!上了VIP他还能安什么好心?还不是想弄两钱花花,算盘打到上帝这来了!”洪秀全看了一眼洪天姣,“怎么你也帮他说话?你们见过?”
“父亲……女儿怎么会见过他?只是常听女官们说起这位辅国候,听说他也是一心为国的忠臣呢!”洪天姣眨了眨眼睛道。
“忠臣?别一天到晚胡闹就行了!我迟早要收拾这个乱收费的东西!”洪秀全把奏章狠狠的丢到了桌上。
场景二:
“上架是什么意思?”石达开不解的看着王财的亲笔信。
“不知道,听说辅国候写了本自传什么的,买给了某点想弄几个小钱花花。”李秀成看着王财的信也莫名其妙。
“他很缺钱吗?字也不识几个还要学别人写书?”石达开哈哈大笑,“看不出他还有这个兴致啊。”
场景三:
慈禧:大胆反贼胆敢妄著逆书,还要买卖谋利?安德海,赶紧通知某点,明儿我亲自去看看,谁敢让他上架!
安德海:甜心,某点听说在上海,那可是王财的地盘啊。
慈禧:我不管,我一定要去,你给我想办法啊!
场景四:
周秀英:老公,你到底存够奶粉钱了没有?还真想靠圣库司那点糙米养你儿子啊?
王财:我不是天天在赶稿吗?你老公这点水平每天码个几千字那多不容易,这都得从学写字开始,哪里急得了?
周秀英:儿子赶着出来,谁让你不节制一点,胡乱播种的?
王财:&%¥%¥#……)(
内篇
自从《太平新篇》六月六日正式在起点发布以来,锄头和大家一起走过了二个多月的日子,现在回过头看看这段路真是感慨万千。
当时提笔写《太平新篇》的时候也只是一时兴起,由于长期以来对太平天国这段历史都比较有兴趣,也算是有一点点了解吧,心中就忍不住拿出来和大家分享,记得写完六万字第一次上传到起点的时候,真是不懂规矩,根本不知道有新书榜十五万字下榜的说法,当周就冲上新书榜前二十五名让锄头得意了很久,因此锄头每天努力码字,只用了一周时间就完成了十五万字的数量,成功掉下了新书榜,第二周锄头在榜上找来找去也找不到《太平新篇》还以为是系统出了问题。
下了榜的日子很难过,起点几万本书,《太平新篇》哪里排得上号呢?虽然锄头把世界杯的时间都拿来码字,一场球都没有看过,但每天也不过才几十票推荐,那个时候又不知道还有广告一说,就在锄头几乎都要放弃的时候,正是朋友们在书评区里不断的鼓励才让锄头坚持到现在,这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易,但是锄头可以摸着良心说我的每一个字都是非常用心的去写,大家看到每一个章节都是锄头翻阅大量资料求证后完成的,很多时候为了确保质量,锄头不得不狠心删除已经完成的章节,现在算算被删掉的章节累计也有不下三万字了,这里面有很多情节被取消,很多情节被改写,但是锄头可以保证,一切都是为了让朋友们满意,锄头决不会为了凑字数而胡说八道。
现在终于要进VIP了,这是对锄头的一个肯定,也是朋友们对锄头的支持,在起点想要发展,进VIP应该是唯一的选择,因为这样才有上推荐的机会,才能让更多的朋友看到《太平新篇》,对于一个作者来说,自己的书能被更多的人看到无疑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心态。而且锄头的公众版也有近四十万字了,我不知道这在起点算不算比较多的,但是这四十万字确实让锄头失去了很多,不写书不知道写书这么辛苦,打游戏、唱K,各种娱乐如今对锄头来说都是遥远的,除去出差的时间,锄头以每天六千字的速度更新,这对于仍要上班的锄头来说确实已经是高产了。
至于上VIP的收费可能会让一些读者放弃再看《太平新篇》了,锄头很难过也很抱歉,但是锄头刚才也算了一下以每个月更新20万字来算,高级VIP用户只要4块钱就可以看完全部章节,我想现在4块钱只不过是一顿早饭嘛,大家就当请锄头吃了几个包子嘛!这对于作者来说就是一种鼓励,一种认可,也是一种压力,锄头将会用更好的质量来回报朋友们。
可能有些朋友确实不愿意进VIP,我想在VIP协议解禁之后锄头会及时更新公众版章节,毕竟VIP用户还不是很多。
说到这里话有些多了,锄头想借这个机会感谢一直以来支持锄头的朋友们,特别是Osama,感谢你在我初到起点时给予的巨大帮助,感谢你一直以来给予锄头的巨大鼓励和支持。还有孤狼寒潮朋友,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过任何交流,但是你却是从《太平新篇》刚刚发布起就一直在书评区给锄头鼓励的朋友,还有洛云,雨蛙蛙,昧器,大熊,DTJ,虫肢,晨星诺,飞虎74等等,锄头已经不能一一具名了,在这里锄头一并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给予的鼓励与赞赏,感谢你们给予的批评与指点,这些对于锄头来说都是永久而美好的记忆,谢谢你们!
[奉献]
第九十九章对应相关史实
PS:有朋友在书评中置疑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否还会发生,因为二鸦的本质是因为西方各国不满足于一鸦所取得的利益,同时也因为西方商品受到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自发抵制而滞销。因此王财在苏、浙开放市场大力发展贸易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方的贸易交流,但是从整体上来看,王财并没有改变当时中国小农经济为主的整体国情,因此锄头认为,二鸦仍然是会发生的,只是强度和破坏度可能会因为王财的应对而有所减轻,具体内容请关注后续章节。
相关史实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夜英、法两国的军事力量简述:为了方便大家阅读,锄头整理了一下二鸦之前英、法两国的军事实力资料,简单的介绍一下:1855年时,英军总数约二十万人,其中:步兵一百零三个团,约十二万人;骑兵二十六个团,约一万人;炮兵一万二千人,火炮约六百门;海军五万八千余人,各种舰船五百余艘。此外,还有国民军六万人左右。当时的法军总数近六十万人,其中:步兵三十九万八千人,内有基干步兵团一百个,猎兵和非洲兵等四十余营;骑兵八万六千余人,六十个团;炮兵约七万人,十七个团,火炮约一千二百门;海军有战舰一百七十一艘,其中主力舰二十五艘。与四十年代初期相比,英法军队在武器装备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进。其步兵已装备有米涅式、李恩飞式和兰开斯特式线膛步枪,提高了射速、射程和命中精度。火炮也由滑膛炮改为线膛炮,由实心弹发展到榴霰弹,提高了射击精度,增大了杀伤面积,射程增加了近千米。海军舰艇方面,英国的蒸汽舰已超过三分之一,舰速由八节以下增至十节以上,排水量、续航力、攻击力都有提高。此外,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还制成了一种适于浅水航行、舰炮射程远的蒸汽炮艇。总的来说,军事实力远远超过当时的中**队,就算是王财藏在无锡的一万多人新军都不是对手。
2、当时的清军是什么装备呢?锄头也有一点资料,步兵除冷兵器外,仍然使用土制鸟枪、抬枪。火炮也无多大改进,并且依然没有专门的炮兵部队。除虎门要塞外,大多数炮台的火炮仍采用固定木制炮座,所有火炮都用火绳点火发射,射速慢,射程小(最远不过千米),而且命中率低。水师战船仍为木制的风帆船或划桨船,每船装备数量不多的数百斤至千余斤的火炮。1856年,新造炮船三百余艘,装备了从外国购买的火炮二百门,但主要用于镇压太平军。
3、大报恩寺塔:是朱棣(明成祖)为纪念其生母而建。历时十九年(1412—1431),费钱三百四十八万两银以上,通体用特制五彩琉璃砖瓦建成,高三十二丈九尺四寸许。被当时外国游人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足以与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媲美。因洪秀全、韦昌辉怕被石达开靖难大军用来攻城,下令埋火yao轰毁,实在是令国人痛心啊,锄头每念及此,无不捶胸顿足!
4、亚罗号的船藉到底是英国还中国?“亚罗”号是中国人苏亚成于1854年8月建造的商船。苏亚成非法弄到一张港英执照,并雇用了一个叫亚罗的外国人在船上工作,便称“亚罗”船。1855年6月,该船转卖给另一中国商人方亚明。方又领取了一张自当年9月27日起有效期为一年的港英执照,并雇用一个英国人为名义上的船长。该船雇用的水手中隐藏着海盗,他们凭借港英执照作掩护,从事鸦片走私和抢劫等犯罪活动。广东水师于1856年10月8日上船搜捕时,该船执照已经过期,而且船上根本没有悬挂英国国旗。对此事件的详细情况,锄头整理了一篇《亚罗号事件经过》的文章放在了“太平新篇重要史料”中,请大家阅读,此文原作者不详,在此一并谢过。
[奉献]
8.22.推迟更新公告
锄头的笔记本电脑坏了,因此明天(22号)要去送修,所以22号的更新可能要等到锄头修好回家之后才行了,可能要晚一点(但是一定会更新的)。另外要说一句,虽然俺买的是联想笔记本,但是用了三年也是头一回出问题,在此强烈呼吁:长城永不倒,国货当自强,爱中华,用国货!
另外严重BS起点,这个公告本想发在书评区置顶的,可是不知道怎么搞的,今晚锄头反复发了半个小时也没有发成功,想说句话咋就这么难呢?
[奉献]
9.14.暂停更新一天
锄头今天家中有事情嘎,所以只能暂停更新一天了,向读者朋友们道歉!
[奉献]
关于小顾之死的相关问题
PS:关于小顾之死的问题回复朋友们在书评区的问题:
1、锄头首先认错,关于小顾的情节设置是在小说刚开始的时候就有了,之后因为考虑到朋友们的意见三易其稿,删除的字数不下三万,结果搞到锄头不得不解决这个BUG的地步,因此“大汶口”这一章在情节设置上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锄头保证在最终版里将会得到修改。请朋友们原谅一个初写者的稚嫩。
2、小顾听到“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这句孙中山的口号时为什么没有反应[少陵兄提出]
锄头解释一下,这句口号并不是孙中山提出的,而是来自于朱元璋讨元檄文。而且在千军万马的战场上,只怕小顾也来不及想到这些了(并不是锄头强辞狡辩哦,请少陵兄设身处地的想想,那种场景,那个气氛,那个血肉横飞的世界……嘎嘎……)
3、小顾看到小王在苏、浙搞得那一套(比如拉登奖、银行诸如种种),为什么没有意识到历史被改变,为什么没有派人拿着有“电脑、互联网”之类名词的信来联系王财。[很多兄弟提出]
锄头认为如果这里硬要说小顾为什么不这么做的话,只能说锄头为什么这么笨,没有想到这么安排情节。实际上小顾肯定是意识到了历史被改变了,但是到底是为什么被改变的?到底是因为小顾的出现而改变的,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正如在前面章节里,小王也很困惑顾诗是从哪里来的一样,小王最最后解释为因为小王改变了历史,所以历史正在朝着一个不同于历史的方向发展。为什么小顾不能这么想呢?
4、小顾改了名字,小王并没有改名。[karlshiy兄、死机无救兄、马子00提出]
锄头要解释一下,《大汶口》这一章中间已经写到了,小王也是改名了的,他原名叫“王德敏”,可能朋友们没有注意到吧。
5、另外Lg5兄、建筑工兄、軒爸兄、河的小卒子兄、我是阿龙兄等等都对137章的情节设置提出了批评,在这里锄头虚心接受,有句老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锄头认错要表扬”。锄头也说了,小顾的情节在一开始的时候设置并不是像现在这样的,只是因为参考了大家的投票,三易其稿,事情发展到锄头也不得不这样来按排情节了,这一切源于小说刚开始时设计的这个人物,在这里锄头只能说将来待小说完成之后,锄头会重新跟据全文来给小顾的情节做一个调整,请朋友们原谅一个初写者的稚嫩。
6、小王越来越俗,越来越孺子不可教。[天云0039兄提出]
锄头很难回答天云兄的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小王的个性发展是一个过程,大家不要关注于他某一点在干什么,想什么,而要从整个过程来看。比如刚回到清末的时候,小王整天想着要搞议会民主,但是很快他发现民智未开的情况下搞民主是太理想化的,于是他开始树立一个强硬的形象,随着他手中权力越来越大,他又舍不得放权了,琢磨着独裁感觉也不错,至于将来,那随着情节的推进,小王的认识也会不断的有变化,具体他要弄个怎么样的中国,请朋友们关注后面的章节,有句话不是说“理想要回归现实”吗?王财就是经历了这样一个理想到现实,再到理想的过程,相信每一个人手中有权了,大部分都会有这种想法的,至少锄头手中有权了,第一件事情就是收购起点,嘎嘎!
7、另外感谢karlshiy兄为锄头想了一个补救措施,锄头仔细考虑了全文,觉得不能让小顾炸尸,在此锄头深表谢意,感谢karlshiy兄的热情点拔!至于1911年国歌的事情,那纯萃是锄头YY了时空而已,把1911年的国歌转移到这里来配合气氛,如果清廷都挺不到1911,那国歌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您说对吗?
8、最后再次感谢朋友们热情的点评,正是由于大伙给于了《太平新篇》如此的关注,才使小说一步步走到今天,锄头离不开大家的鼓励,也希望大伙继续在书评区给锄头提出更多的意见,帮助锄头更合理的调整情节,锄头每天都认真的阅读大的书评,有时候太忙了没有办法一一回复,在此一并致歉,但是大伙的点评,锄头却是放在心上的,例如天云兄的多次批评小王的种种倒行逆施,锄头已经开始注意这个问题,并在情节中做了一些调整,在此感谢天云兄。
9、最后,再次感谢长期以来关注、支持、鼓励、批评《太平新篇》的朋友们,有句老话叫“蜡烛不点不亮”,锄头也一样需要大家经常的敲打敲打,提醒提醒,众人拾柴火焰高,锄头希望大伙能和锄头一起来完成这部小说。再祝朋友们工作顺利,万事顺心。
[奉献]
请假公告9.27.
这两天锄头生活有些不稳定,要去市里有些事情处理,所以今天暂停更新一天,深感抱歉!欢迎大家继续支持!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