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6章 逢人只说半句话 1
“现在公海舰队的潜艇部队规模已经被削减了,想要从现役人员中抽调是不太可能了。如果贵国愿意从公海舰队退役人员中选择一些的话,倒是可以在对方自愿的情况下进行招募。我需要强调一点的是,所有前往太平洋地区为贵国海军效力的人员都有权利选择自己是否加入一线战场。”鲁普雷希特说道。
“好吧,这个条件我们可以答应。”马吉芬说道。
“那么航空人员呢?我们能否按照海军人员的相关条款来选择航空人员呢?”马吉芬问道。
“也可以这样运作。”王储说道。
“阁下真的不考虑派遣巴伐利亚陆军参战了吗?如果贵国或者德意志帝国内部其它邦国愿意派遣陆军的话,那么美利坚合众国的给予各邦国的报酬是绝对能让贵方满意的。”马吉芬问道。
之前在和美国人谈判的时候,鲁普雷希特也提到了可以考虑派遣陆军大规模参战的问题,但是到了现在,巴伐利亚王国并没有做出实际的行动。从目前来看,德国陆军大规模进入太平洋战场似乎还有些遥远。
“暂时没有这个计划,毕竟我们的军队适合在欧洲大陆作战,而不是在遥远的热带岛屿上。因为环境和气候造成大规模减员的话对于我们两国来说都是一件麻烦事。小规模的教导团性质的部队我们已经派遣,并且会一定程度的参与前线的作战。这是我们目前的极限。您应该清楚,在这场战争中帝国也损失了上百万的人口。我们也需要休养生息。”王储说道。
“那真是可惜。”马吉芬有些遗憾的说道。
“那您还有什么要提醒的事情吗?”在会谈的最后,马吉芬问道。
“没有了,毕竟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也没有研究,更没有实战经历,在太平洋上,贵国的经验反而更多一些。”王储摇摇头说道。然而这话落在马吉芬耳朵中怎么都感觉有些不舒服,原因很简单,美国到目前为止,在太平洋上的战斗除了对付弱鸡西班牙都是失败的,准确的说应该是挨打的经验多一些吧……。
“您还有些话还没说出来。”在送走马吉芬之后,苏雄并没有离开,而是跟着王储回到了办公室中。
王储当然没有把一些重要的话说出来,先别说现在的美德关系只是一个履行之前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就算是真正的盟友有些话也不是现在就可以说的,至少也要等相当一段时间,让美国人吃了一些苦头后再透露一些。当然,有一个前提是必须的,那就是,日本必须败!这不仅仅关系到美国在太平洋的利益和脸面,更关注到了德意志帝国的声望和尊严!
德国在打败了欧洲的敌人后,远东的日本同样不能放过!而日本在战争中的行为在战后必须用赔偿来弥补对德国造成的损失!所以,如果到了美国人真的有些进退维谷的时候,王储还是会提点一下的。当然了,这种提点行不行也要看情况,至少在现在是不适合的。
“是的,还有些话没说出来。我们不知道美国人的具体计划,但是从马吉芬给我的感觉是战略上有些冒进,战术上有些保守。”王储想了想说道。“战略上冒进自不必多说,美国人将两步并成了一步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至于战术上的保守,马吉芬一直强调的是海军在这场战争中以保证陆军登陆和建立海空基地为基本任务。他并没有提出主动的,带领舰队进入到日本海军控制区域展开主动攻击。这种被动的战术形势并不好,毕竟,只有进攻才能更好的获得主动权。”
“但是美国海军缺乏快速战舰,并不能像公海舰队那样在必要的时候一小时狂奔5海里。他们绝大部分主力舰的速度都只有0节。”苏雄想了想说道。
“苏雄上将,我想跟你说一下,这场战争中海军战略战术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一个海军力量从炮舰向海军航空力量转化的转换器中,纵然在挪威海海战中,航空母舰也只不过是一个辅助力量而已。但是在未来的太平洋战争中,航空母舰的作用会大大增强,而战列舰的作用会进一步削弱。”
“所以,未来的快速海上战斗群并不需要太多的快速战列舰,战列舰的作用更多的是用于应付夜战、为航空母舰提供护航、作为重要的防空中枢。当然,这个过程会非常漫长,但是我们可以现在就开始准备和熟悉这一切。”
“美国海军在战争爆发前期制定的战略没有问题,因为这个时候日本海军状态正好,他们的快速主力舰数量非常多,而且出勤率也很高。美德舰队虽然有总体的数量优势,但是因为分散部署,所以实战中未必有优势。这个时候打的保守一些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当战争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日本比美国更经不起长时间的消耗战!从战舰本身来说,日本人的蒸汽轮机是完全进口的,而在我们的限制下,英国人的蒸汽轮机生产被压缩,在战争中,日本人的战舰动力问题是制约日本持续战斗力的关键因素。当然,航空发动机方面也是如此。而从锅炉上来说,日本人为了性能也使用了小水管锅炉,我们的战舰有保养困难这个问题,日本同样也有,所以可以预见在战争进行到一定程度之后,日本海军的出勤率会大幅度下降。在加上战损的话,那么在一次大的海战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个空窗期。”王储说道。
“这个问题美国人也许想到了,他们在文件中也提到了利用日本海军的疲劳加紧发动攻势的想法,美国海军甚至还预料,如果战斗顺利的话,那么在解决了拉包尔战役之后,美**队会压缩战役的休整期迅速向几内亚本岛进发。”苏雄上将说道。
第三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未完待续)
第2447章 逢人只说半句话 2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如果,我是本森上将的话,我会让陆军暂时停止下一步的登陆作战,把大量的快速补给舰集中起来,为海军快速舰队提供补给,然后我将指挥这支快速舰队在原荷属印度尼西亚的群岛之间穿梭攻击日本殖民地内部所有有价值的目标!把战火引到日本的纵深中,打乱日本军方的休整!并且阻止他们重新构筑防线!”王储说道。
“但是美国海军缺乏快速战舰,就算我们后续第二批战列舰到了,能够动用的快速战列舰最多也就是6艘。而其中堪用的巴伐利亚就只有4艘!”苏雄说道。毕竟,考虑到德国的需要,派遣4艘巴伐利亚已经是上限了,要是一下把自己的镇国之宝交出去一半的话,舍尔还不心疼死?
“6艘足够了,毕竟战列舰的任务主要是炮轰地面位置以及应付夜战。而且快速舰队深入敌后的前提是日本舰队处于衰弱期,他们能凑出6艘快速战列舰已经很不错了,就算有长门这类新时代战舰的存在,我们在主力舰炮舰方面也至少是五五开,不求你们打赢,至少全身而退没问题吧?”王储笑着说道。
“而且不要忘了,如果将5节划一道杠的话,我们只是在快速战列舰方面有一些劣势,在巡洋舰、驱逐舰以及最关键的航空母舰方面可是有很大优势的!”王储笑着说道。
“记住,如果战争进入到这个阶段,占便宜是主要的,不要老想着和日本舰队死磕,彻底击败他们,这是下一阶段的事情。只有当把日本钉在荷属东印度群岛的钉子一个个拔除之后,我们才能获得一个最好的决战态势,就像挪威海海战一样!这个过程一定不能着急,慢慢来!”王储说道。
在号称万岛的荷属东印度海域作战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日本人依托岛屿部署的航空部队不说攻击力有多强吧,至少他们给日本海军提供的侦查就能让美德舰队的感知能力大幅度下降,而遍布在群岛区域的港口也给日本海军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至少在这片海域中日本海军不用担心补给问题。
所以,美德舰队必须利用日本海军的虚弱期,依靠美国强大的国力和补给能力尽快的恢复战斗力然后在日本人还没有缓过劲之前主动发动进攻,把各个岛屿上的机场、码头、仓库和船坞等设施砸个七七八八。至于和日本舰队的交手反而要放在第二位,能趁着对方弱,咬一口那就咬了,咬不到的话,那么至少闪人没问题吧?毕竟还有4到6艘德国快速战列舰帮忙掩护呢,这要是多倒霉才跑不掉啊!毕竟历史上战列舰追打同样高速的航母效果并不怎么好……。
历史上死于战列舰之手的也就只有光荣号这一艘正规航母,这还是因为天气和能见度的问题,而且差点就跑掉了,至于说莱特湾海战中,猝不及防的金凯德舰队在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粟跑跑的时候损失也很有限,要知道,金凯德的舰队可是护航航母,而且周围似乎只有艘驱逐舰?更何况就算猝不及防,美国人的护航航母也从日本人身上撕下来一块肉!
至于说陆基航空队对美德舰队的威胁的话,这个只能说非常有限,虽然别看德国和英国空军在战争期间都有利用航空力量重创对手水面舰队的战绩,但是日本人的航空力量可是绝对没有这个水平的,毕竟日本人缺乏合适的装备更缺乏久经沙场的有经验的机组!如果是之前的英国人的话,那么或许还有能力,但是可惜,现在纵然是英国人全力支持日本人,有经验的机组也已经在战争中死光了!
那么好了,现在再超前一步,像战美国海军的特混舰队一样单纯依靠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攻击日本海军的设施可不可以?毕竟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攻击距离更远,而且效率更高,这个怎么说呢,只能说这一步迈的有点大,原因很简单,这个年代的航空母舰受到的战斗力限制不仅仅是飞机本身的性能原因,航空母舰也完全没有准备好。
比如说以现在美国航空母舰的燃油和载弹量来看,现在的美国母就不具备长时间海上压制的能力,比如说现在,美国人的新航空母舰约克城级航空母舰的航空燃油装载量只有50吨。要知道,历史上战中日本海军的瑞鹤号航空母舰的航空燃油储备是475吨,美国的埃塞克斯是800多吨。而日本海军的大凤号的燃油储备更是达到了1000吨!在航空炸弹方面,现在的航空母舰载弹量还是太少了,历史上到了战中,舰炮在对陆攻击中都是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更何况现在呢!
所以说在鲁普雷希特看来,即使美**方在俾斯麦群岛的攻势成功了,那么也只是拿到了一定程度的主动权,如果美国人继续在战术上采取保守的措施的话,那么等待美国人的就是无休止的岛屿争夺战,战争无疑将拉的很长。只有在双方都休整的时候打破僵局才能尽快结束战争。当然,就冲目前现状美德之间的关系,鲁普雷希特是不会提醒美国人的。
至于说如果美国人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话,那么战争持续下去是不是对德国最有好处?这个也看情况,首先明确一点,美日之间的战争长期化收益的不仅仅是德国,同时也有英国。如果美日之间的战争让英国较快的恢复了元气的话,那么对于德国也是有不利影响。
其次,如果当美国意识到战争继续下去已经无意义的时候,那么一旦美国决定不打了,那么德国如何通过这场战争有效的震慑日本,进而保证自己在远东的经济利益?日本这个民族是一个非常膨胀的民族,当日本人觉得纵然美德都无法动摇它在远东的利益的时候,那么它就会肆无忌惮,德国战后是不准备谋求在远东的殖民地和军事存在的,但是并不代表不要经济利益!
今天两更~~~!求订阅求打赏~~~!(未完待续)
第2448章 在美国陆军中 1
就在马吉芬专门跑到基尔港和鲁普雷希特商谈德国海军参战事宜的同事,在万里之外的夏威夷,德国陆军代表团也在为未来的太平洋战争忙碌着。而作为德国陆军代表团的最高指挥官,卡里普特大将正在美国陆军马歇尔少将的陪同下对美国陆军进行考察。
而考察工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比较美德两国现有单兵兵器的优劣,并且根据太平洋战争的环境进行甄选和改进。而在这次考察活动中,卡里普特对正处于成长中的美国陆军也有了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这种考察是相互的,在美国人学习德国陆军战略战术的同事,德国人也在了解美国陆军未来发展的脉络,不过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个时期美国陆军的主要对手是日本这种国家,同时主要研究对象也是山地和岛屿作战,和未来大规模陆上决战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美国人学的很快啊。”卡里普特大将拿起了一支被称为m1915型加兰德的半自动步枪。在开战之初,普鲁士陆军步兵班中的班长可以配一支。而巴伐利亚军团中,半自动步枪的配属比例是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而在实战中,这种半自动步枪提供的火力远超他们所占有的比例,甚至于有人这样形容,正因为巴伐利亚步兵班中能配属6支半自动步枪,所以,他们的步兵单位才能在没有装甲部队支援的情况下挡住俄国人的一**冲击。虽然这话有些夸大。(毕竟机枪火力才是支柱。)但是半自动步枪确实在实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至于现在,巴伐利亚军团已经计划在未来的常备部队中全部取消栓动步枪。
而一直在关注战争的美国人自然也不会放过这种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步兵火力结构的武器。所以,美国人也搞出来自己的半自动步枪,于是,历史上19年才出现的加兰德步枪在这个位面的1915年就出现了。而设计者依然是约翰.加兰德!
“比我们的武器略微重了一些,而且使用的是漏夹供弹。”一旁的卡尔斯少将感受了一下手中的步枪后说道。这位少校是巴伐利亚军中有名的战术专家,巴伐利亚最早的风暴突击队战术就是在他帮助完善的。而在大战中,无论是东线还是西线,卡尔斯少将都曾带队突破过协约国的防线。所以在步兵武器上,他是非常有发言权的。
“我还是习惯使用弹夹。而且在枪中最后一发子弹射出之后,空枪的挂机声太大,在我看来,就像是提醒敌人赶紧过来的意思。”卡尔斯少将皱了皱眉头说道。随后,他拿起手中的步枪对着远处的目标打空了一个弹夹,当最后一发子弹射出后,咔哒的金属碰撞声在靶场上响起。
而这个时候旁边的马歇尔少将走了过来。“感觉怎么样?少将阁下。”
“手感很不错,精度也很不错。重量和我们的m1908型半自动步枪比重了半公斤,但是也可以忍受。不过这个漏夹供弹我很不喜欢。”卡尔斯有一说一。
“在实战中,当我们弹舱中的子弹不够的时候,我们想要换一个弹夹,那么使用m1908型半自动步枪只要摁住卡笋,然后取下弹夹就可以了。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配一个0发甚至更大的弹夹。但是这款m1半自动步枪只能使用8发弹舱的弹夹。而且不打光最后一发子弹,你想更换漏夹就很麻烦。”
这也确实是m1加兰德的一个缺点,当初鲁普雷希特王储选择用svt40作为仿制对象而不是m1加兰德就是因为这一点。实战中,步兵火力持续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比如说历史上德国人就给炮兵型鲁格手枪配属了高达发子弹容量的弹鼓!这还是一般不用在一线面对敌人的炮兵!
而至于大名鼎鼎的盒子炮也是有0发长弹夹的,甚至于专供风暴突击队使用的毛瑟步枪也有配0发大弹夹的事情,至于说后来,比如说到了冷战时期,俄国人给ak配属过50发超大弹夹,而后来各种弹夹连接器的存在也是为了提高火力的持续性,所以,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话题。有的时候,在不恰当的时间突然没了子弹那就是找死……。所以,鲁普雷希特选择了使用弹夹,而且供弹可调的svt40,而没有选择使用漏夹的m1加兰德就是这个道理。
而且如果仅仅是弹夹供弹量的问题的话,那么也不算太大,但是在补充子弹的问题上加兰德供弹系统的特性就有些让人感到很不舒服了,svt8可以轻松的更换弹夹,但是加兰德步枪如果在打到半拉半的时候想添加弹药,那么就只能一发发子弹往里头摁,而如果没有打光弹夹就像取出的话,那么就需要双手并用,拉开枪机,然后同时摁下弹夹卡扣才能让漏夹和剩余的弹药弹出。比较麻烦。
“这个确实是个问题。”马歇尔少将点点头说道,毕竟这是自己的士兵使用的武器,人家要玩命的,总不能说你凑合一下吧?而且对于那些刚从家里加入军队的新兵蛋子来说给他们一把加兰德他们会很满意,因为这比他们之前在家里接触过的任何一种步枪要强大太多了。
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在军队中混过,并且使用过德国的m1908型半自动步枪的士兵来说,想让他们把手中的德国货换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m109步枪的空枪重量只有.8公斤不到,而m1加兰德的重量是4.公斤。而且对于已经习惯了使用0发大弹夹的主,你突然给他们使用8发漏夹的步枪,怎么也不愿意啊!以至于,不少美国士兵表示自己宁可从德国邮寄一支新的m1908步枪,也绝对不使用美国陆军免费提供的加兰德……。
“对于弹夹容量的问题,我觉得,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讲究一下,但是在长时间射击之后,我总感觉枪的导气运动有些不畅呢?我对这款步枪了解的不多,但是我的直觉告诉我,这款步枪的导气管有问题!”卡尔斯少将十分肯定的说道。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未完待续)
第2449章 在美国陆军中 2
“握草!握草!这tm果然是年战争中在一线摸爬滚打中混出来的啊,就是有水平啊。”对于卡尔斯少将刚才说的话,马歇尔顿时肃然起敬!因为,这位德国少将说的太对了!m1步枪导气设定确实有些问题!这也是长时间摸枪后美国老兵油子不愿意换枪的原因!
如果说弹容量的问题用眼就能看出来的话,那么在射击中,能发现导气运动中的些许漏洞的话,那就真是天赋或者说日积月累的实战了。这个时代m1半自动步枪的导气设计确实有问题,因为在历史上早起的m1加兰德步枪使用的火药气流是通过枪口套式装置提供的,而不是导气孔。这个问题历史上到了199年才解决,虽然是设计有瑕疵,但是也不算太影响使用,所以一直没改。
“总体来说,这是一支设计和制造都非常精良的武器,给一般部队使用没关系,但是对于一些承担特殊任务的部队,我感觉,武器还应该满足他们的需要。”卡尔斯将枪递给了旁边的一名美国士兵后说道。
“好吧。”马歇尔说道。按照美国政府的想法,陆军兵器自然要尽量采购本国的了,坦克什么的比较复杂,一时半会美国搞不好,总不至于连步枪都不行吗?然而实际上,搞出来之后,美国人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确实不如德国人的m1908好用。加兰德是一个经典,但是在一些设计上还是有些缺陷的,而这些缺陷直接导致了使用者感观变得有些糟糕……。
对于这些问题,美国陆军也没办法,毕竟只要上战场的人,谁都希望自己手中的家伙完美一些。普通步兵就算了,真正关键而且精锐的类似突击部队的性质的精英,也确实应该给他们配一些自己想用的武器,于是,在不久之后,美国陆军追加了一批0000支德国m1908型半自动步枪的订单,当然,使用的弹药必须和美国弹药兼容。
就在卡尔斯少将和马歇尔少将结束了关于半自动步枪的争论之后,两人看见远处,一名美**官正在和卡里普特伯爵争论着什么。
“我很想知道,这么一款空枪重量达7公斤多的步枪在贵国的火力定位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卡里普特大将问道。说实话被称为bar的这款自动步枪或者轻机枪的颜值还是很高的,如果自己未来去皇家猎场狩猎的话,那么他会选择这样一款自动步枪,但是,如果是战场上,他是真搞不明白这款武器的定位到底如何。
“在我们进行的丛林战或者登陆战中,我们发现步兵缺乏一种可以伴随自己前进的突击型自动武器,贵国的mg系列机枪确实好用,使用弹夹或者弹鼓供弹,而且可以通过迅速更换枪管来获得持续性火力,但是重量有些大,例如说现在的mg机枪的空重高达近1公斤,再加上沉重的弹鼓,我们士兵很难在行进中抵肩或者顶住腰部射击。如果我们需要发挥mg机枪的火力,必须找一个平整的地方,然后展开,主射手打开支架,副射手则负责平拖弹链保证火力的通畅性。着很麻烦而且容易贻误战机。”
一旁的加兰德少校解释道。没错,就在刚才在卡尔斯和马歇尔评价他设计的步枪的时候,这哥们正在和卡里普特聊天,他本来也想过去的,但是之前被一名德国陆军大将叫住了,他总不能离开吧?
“这个需求我感觉依稀有些耳熟啊。”卡里普特摸着下巴说道。等等,这使用上怎么感觉和法国人的绍沙有些接近啊?大将阁下似乎明白了那么一点。
“使用效果如何?”卡里普特问道。
“感觉还不错,士兵们拥有了可靠的中距离中距离交战武器。”加兰德少校说道。至少比法国人的绍沙强多了。
“怎么说呢,就我个人感觉,这支全自动步枪是一款非常不错的民间收藏品,他外形优雅,重心也很不错,拿在手中无论是用于射打猎或者打靶都很好。但是如果用在战场上并不好,尤其是不适合用于激烈对抗的战场。”卡里普特大将说道。“如果说你射击的加兰德步枪可以打80分的话,这款武器最多65分。”
“可是士兵们感觉用的很不错啊。”就在这个时候,这款武器的设计者,约翰.布朗宁开口说道。他倒是没说谎,至少在之前,美国陆军举办的“老兵油子武器评价”活动中,这款bar机枪的评价就要比加兰德高不少,凭什么德国人说加兰德的设计比他的bar要好?
“是这样,加兰德先生的设计至少让m1半自动步枪很好的完成了他的定位,即作为一款不错的半自动步枪。但是这款bar呢?他的定位是什么?在德国陆军步兵体系中,即使在有半自动步枪的情况下,步兵班排的火力支柱依然是机枪,这就要求机枪有很高的射速以及较大的弹容量。但是我在贵军中没有看到,甚至在连一级中,我只能看到重武器排中的勃朗宁水冷机枪可以配得上支柱俩字。”卡里普特认真的说道。
这就是作战理念问题了,德国人考虑的是如何在大规模陆军交战中取得优势,所以他们对武器的火力要求比较高,而且因为欧洲战场补给比较顺畅,所以不用担心弹药补给问题,机枪射速可以调高一些。但是美国人的想法也有道理,毕竟这一次美军是在万里之外的太平洋岛屿上作战,美军是进攻的一方,尤其是在丛林战环境中,步兵的机动性非常重要。
德国的mg机枪相对于他的火力来说1kg的空枪重量已经是很不错了。但是对于美国大兵来说,这个重量依然比较大。而且美国人觉得在丛林作战中不会存在长时间机枪对射或者压制的情况。毕竟丛林战交战距离很近,反应更快,更敏捷的bar会更好一些。要说美国人选择bar完全没有道理,那也是不对的。
今天两更~~~!求订阅求打赏~~~!!(未完待续)
第2450章 在美国陆军中 3
“火力持续性上确实有个问题,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法是在特定的步兵班中配属更多的bar机枪,在我们的精锐突击部队中,我们准备每一个1人班配属挺bar,这种突击部队在定位上接近于贵国的风暴突击队。这样的话,就不存在火力不足的问题了。而且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在西线的风暴突击队中,也有配备丹麦的迈德森轻机枪和缴获的英式刘易斯轻机枪的。这些轻机枪很好的提高了贵军步兵火力的灵活性。”约翰.勃朗宁这样解释道。
“握草,这么土豪?!”对于勃朗宁的回答,卡里普特也只能说佩服。质量不够数量补从来就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而美国人把他们发挥到了极致……。至于说西线德军风暴突击队使用外国轻机枪的事情,这个也是事实,但是这绝对不是所谓的外国轻机枪更好用的问题,而是因为西线军团规模太大了,导致了普鲁士生产的mg机枪数量不足……。对于这个问题,卡里普特等人给美**方解释过了,但是从目前来看,对方似乎认为这是德国人找的托词……。
而对于勃朗宁的解释,卡里普特也不好反驳,毕竟他的经验主要还是在欧洲战场环境下获得的,而且他的主业还是大战略战役以及装甲兵专业。对步兵武器这东西他的研究真的不多,他只是感觉到了美国人的说法有问题,但是又不好反驳……。于是,这就有些尴尬了。
“勃朗宁先生,我们不如做个试验吧?”就在这个时候,卡尔斯少将和马歇尔走了上来。“我们现在,让士兵用他们愿意的姿态来扫射某一个弧形扇面内的多个目标,怎么样?”
“扫射某个弧形扇面内的多个目标?”加兰德少校皱了皱眉头。
“没错,就是扫射。您看,这款bar机枪有两个射速模式,一个模式是单发射击,一个是连续射击,如果是单发射击的话,那么这款重达7公斤多的武器其实和加兰德半自动步枪一样。没有区别,m1半自动步枪的数量更多,而且更轻,所以,我认为这款武器的单发射击模式是没有太大意义的,那么就只剩下连发模式了,各位认同我的观点吗?”卡尔斯少将笑着说道。
“没错,单发模式只是应对特殊情况,毕竟我们有加兰德。”马歇尔少将想了想说道,bar是一款自动步枪,但是同时在美军的火力结构中也在承担轻机枪的使命,所以扫射也是必须的。
连续射击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点射,另外一种是扫射。点射还分为短点射,一般是到5发子弹,长点射一般是10到15发子弹。在卡尔斯少将看来,bar这款武器同样存在火力延续性差的问题,麻蛋,才0发的弹夹,一个长点射几乎就没了,弹容量太少!作为轻机枪是不合格的。
(有些事情吧,怎么说呢,总不能说存在就合理,也不要以为美**事史上的选择都是对的,至少在班组机枪这个问题上,bar问题就很大,一般观点没人认为bar是最好的班组机枪吧......。)
而如果是扫射的话,好吧,那问题就更大了,弹容量少是一个问题,射速是另外一个问题,当需要密集火力压制的时候,只有0发弹夹和500到600理论射速的bar是肯定远远不如德国的mg机枪的,甚至还不如英国人的刘易斯!当然,这是从纸面上就可以看见的数据,实际上在使用方面也有很多问题的。
“其实,在我们未来的交战环境设计中,我们并没有考虑长时间的火力压制问题,所以火力持续性差一些也可以理解。”马歇尔少将出来圆场了。
“不说火力延续性,我说的是另外一个问题。”卡尔斯少将说道。
“好吧,我们实验一下。”马歇尔少将点点头说道。
在随后的0分钟时间里,美国陆军挑选出来的机枪射手用bar和德国的mg机枪多次对远处的00米外的密集靶进行了小弧度扫射。而在不考虑火力延续性的情况下,设计完之后,当一行人走到靶子前面的时候,所有人都知道问题的所在了,bar的精度不行!
“bar机枪的重量只有7公斤出头,这是一个优势,但是同时也是一个劣势,我能很清楚的看出布朗宁先生为了减轻这款武器的重量使用了轻型枪管,并且没有使用机枪支架。然而,枪支的重量在连续射击中对于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纵然bar可以抵肩射击,但是这不过是权宜之计,因为连续射击的时候枪身震动很大,直接影响了精度。而如果想要趴下射击的话,这款武器又没有支架……。各位能想象一挺没有支架的速射武器如何能保证精度吗?我原来没想过,现在我知道了。”卡尔斯少将笑着说道。
实际上历史上bar机枪在连续射击的时候精度也非常糟糕,以至于历史上美国人在随后的bar改进型中增加了机枪两脚架。至于换重型枪管,早期的m19上换了一些,但是大量的bar并没有更换。考虑到历史上美国陆军是一个班一把bar,剩下的步枪全是加兰德,在和德国人标准配置的mg机枪加毛瑟步枪的搭配中对抗也算凑合,所以,bar的火力问题并不算突出,毕竟德国人的步枪火力和美国人差了一个次元。至于说德国人的stg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而冲锋枪中,因为射击距离较近,所以暂且不放在一起讨论。
(没错,历史上战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美国陆军步兵班的火力是不一样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是一个步兵班挺bar加栓动步枪,美国陆军是一挺bar加半自动步枪。)
“没关系,如果我们需要长时间火力压制的话,我们会用m191型布朗宁中型机枪的,bar的性能完全可以满足我们的使用要求。”马歇尔出来圆场道。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未完待续)
第2451章 在美国陆军中 4
“好吧,就当我多嘴了。”卡尔斯少将做了一个无奈的手势,随后便离开。
“这个,bar机枪能不能改改?”在德国人离开后马歇尔对约翰.布朗宁问道。“这个火力持续性确实很糟糕。而且我也一直担心这个问题,实际上,现在那些小伙子们喜欢bar是因为他的重量比较轻,在没有上战场之前,他们绝对不会对火力延续性的重要性有太深刻的了解的。”
拿着轻,这绝对是和平时期一件步兵武器最大的优势......。毕竟步兵吗?现在还是用两条腿走出来的兵种,不打仗的情况下,你愿意扛着一支重量7.kg的bar还是愿意扛着一支重量1kg的mg通用机枪?肯定倾向于前者啊!毕竟又不用上战场。
马歇尔少将是去过一线考察过的,他在战场上能看到很多德国士兵,尤其是承担突击任务的德国士兵为了增加装弹量对自己的武器进行丧心病狂的改进!比如说0发长弹夹的毛瑟步枪,使用了弹鼓的鲁格长管手枪。
甚至于本来火力持续性就不错的mg机枪也进行了改进,在不配弹链的情况下,mg机枪使用的是50发弹鼓,但是结果德国突击小队士兵认为50发弹鼓备弹量太少,于是在战争中,德**方专门为机枪手配属了一种特殊的装弹量高达75发的马鞍形弹鼓。(这个历史上mg4之类的也配过)总之一句话,无数事实告诉马歇尔少将,在士兵个人体力能够支持的情况下,多装点子弹总不是坏事。
“德国人的弹鼓确实不错,我们也考虑过,但是弹鼓比较难保养,您知道的,弹鼓使用的是螺旋弹簧,甚至在战前,每一次装填的时候都要调整弹鼓的弹簧弹力,我很担心在太平洋战争的环境下,这种弹鼓的可靠性。”布朗宁想了想说道。
他说的这一点也确实有一定道理,弹鼓确实要复杂一些,历史上战中苏联后期使用的**沙冲锋枪不少就是用弹夹的,因为弹鼓太麻烦了。
“好吧,我不是专门的技术人员,对这个问题我不能轻易做出决定。但是我会上报给潘兴将军的,我会提到德国代表团对于bar机枪在扫**度、弹容量上的问题。”马歇尔说道。他不是技术军官,也不是一线打出来的,所以,在这种方面他是肯定说不赢布朗宁的,而且现在bar也确实很受一线官兵欢迎,所以,对于他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写个报告,一旦未来出了事,这个报告也许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好的,这个问题我会想办法解决的。一切为了美国陆军。”布朗宁正色道。而事后,勃朗宁也确实对bar机枪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比如说,为了增加卧姿射击的稳定性,他给机枪前部加了一个两脚架。为了提高火力的持续性,他给机枪配了40发的弹夹(这个历史上bar确实配过40发弹夹,但是在197年全撤装了。)然而在经过一番改进之后,bar的重量增加到了将近9kg......。至于说实战中美国陆军人员对轻机枪使用弹夹的怨念那是后话,暂且不提。
至于说美国人的布朗宁重机枪,这东西怎么说呢,虽然重量有些大,即使使用了风冷散热,勃朗宁机枪的枪身重量依然有14kg。枪架重量是6公斤,换装枪管与没有德国的mg机枪方便,但是胜在稳定性好,美国人曾经用水冷的布朗宁机枪在48分钟的时间里连续射击万发子弹没有出现任何故障,单纯说这一点表现就很不错。
虽然在使用上肯定不如德国的mg系列机枪,但是也是一个能给到85分的武器。对于这种些许差距,美国陆军不会太在乎,除了弥补武器产能暂时的不足以及用于装备特种部队之外,不会再采购大量的德国mg系列机枪充实美军了。实际上步兵武器这种东西吧,并不是说外国有了更好的,自己就一定装备更好的,以步枪为例,一战中德国的毛瑟步枪就不如英国人的李恩好用,然而到了战之后,德国依然使用毛瑟的后代,依然不如李恩......。有些事情没法说。
要说美国人的轻兵器有没有让德**人感到耳目一新的?肯定有啊,比如说同样是历史上战中才出现,但是现在已经突然蹦出来的m1a1卡宾枪就是一个例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使用了7.6mm*mm卡宾枪弹的m1a1卡宾枪已经勉强可以算一种突击步枪了。
“这件武器的重量非常不错,而且重心设计的很好。”卡尔斯少将拿起来一支卡宾枪,这把枪的枪托不是木制的,而是可折叠金属枪托,配属15发和0发两款弹夹,在分别用打开枪托和收拢枪托的方式打了几个点射之后,少将对这款武器赞不绝口。
“非常不错的武器,火力持续性上堪比冲锋枪,但是重量只有不到公斤,配有折叠型枪托,枪支的长短也大小适中。而且这款武器的有效射程比冲锋枪还远,后坐力不大,稳定性很好。非常不错的中近距离交战武器。”卡尔斯少将几乎没有找出什么缺点。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未来德国陆军中能大量装备这种武器。”卡尔斯少将对旁边的卡里普特大将说道。随后,已经熟悉了这款武器的卡尔斯少将端起手中的卡宾枪对远处150米外的靶子打光了一个弹夹。
“嗯,确实很不错,在这个距离上,精度远超我们的冲锋枪。如果大战的时候英国人也装备这种武器的话,我们可能要多死上万人。”卡里普特大将说道。
“关键是子弹的选择,这是一种介于步枪和手枪子弹之间的一种子弹,非常好的兼顾了威力以及重量的关系。实际上,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步枪95%以上的时候是在射击400米以内的敌人。而步枪的子弹在800米外依然可以有效穿透人体。这个要求其实有些高了。而子弹威力过大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弹药重量还有后坐力,你想想看,刚才的bar机枪在手持射击的时候,即使依靠重达7公斤的枪神,精度依然很成问题。而这款卡宾枪只有公斤不到,但是后坐力很小。”卡尔斯少将分析道。
今天两更~~~!求订阅求打赏~~~!(未完待续)
第2452章 在美国陆军中 5
“所以,美国人做到了最好?”卡里普特大将问道。
“还有改进的空间,这款武器的有效射程还是近了些,如果能达到400米的话,那么我们甚至可以将整个步兵班的武器全部换成卡宾枪,而且这款子弹使用的圆头弹,寸速性可能会差一些,00米上杀伤力可能差一些。”卡尔斯少将小声说道。
“好的,回去写个报告,然后我直接给王储殿下。”卡里普特大将说道。实际上,一战德军中是没有大将这个军衔的,而实权元帅又不能轻易授予,所以,为了照顾那些出身比较低,功劳很大,但是依然没有到杠的将领,就被给予了大将军衔。
比如说这位曾经在1898年就在布尔战争中和英国人交战的卡里普特,德国政府专门授予了他大将的军衔,而这个军衔和元帅军衔在未来和平时期是不会实授的。可以说,如果不打仗的话,那么实权元帅和大将都是不会增加的!而作为巴伐利亚王国第一批大将,卡里普特最大的权利就是可以绕过所有军事组织直接和鲁普雷希特王储汇报一些事情,即使未来他退役了也是如此!
“这是我们新研发的一款弹药,之前,我们发现在实战中手枪真的只能做自卫武器,威力太小,而步枪太重,射速也慢。所以我们决定在子弹上动手,搞出了这么一款卡宾枪弹,出口动能是正常的手枪子弹的倍,但是只有步枪的三分之一。不过在正常距离上是够用的。”对于这款步枪,美国人也没有保留。虽然在两国高层中,美德彼此之间互相猜忌甚至使绊子,但是在中低级交流中,尤其是军队中,双方还是很和谐的。
至于说这款卡宾枪到底怎么样?肯定是不错的单兵自卫武器啊。至于所谓的缺点也就和卡尔斯少将说的一样。射程稍微近了一些。而威力也小了一些。和历史上德国人战中出现的stg44比肯定差不少。但是这个时代确实是领先的设计!有值得借鉴的必要。
相对于美国人拿出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bar、m1卡宾枪以及勃朗宁机枪,美国人对冲锋枪的态度倒不是很看重,其实,这个也可以理解,毕竟冲锋枪本质上使用的还是手枪子弹。m1卡宾枪使用的是中间威力子弹。虽然远不如步枪,但是比手枪子弹要强多了。而且现在美国人直接就搞出来可以连发的卡宾枪了,那么比卡宾枪重公斤的冲锋枪的目的何在?
不是说美国人没有冲锋枪,历史上的汤姆逊冲锋枪已经出现了,但是这货的价格有些高昂,所以除了班长或者某些执行特殊任务的人员会配备一把汤姆逊之外,其它人员都不会装备,而且历史上美国战中使用最多的还是m型冲锋枪,也就是战中所谓的黄油枪,这东西相对于汤姆逊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便宜......。
除了美国人搞出了一个自己的完整步兵武器体系之外。步兵支援武器几乎是沿袭德国陆军,装备了大量的60mm和10mm迫击炮,至于历史上大名鼎鼎的107mm迫击炮倒是还没出来。
老实说,美国人的武器装备还是给德国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至少,在吸取了一战的教训之后,美国人搞出的轻武器还是很不错的,综合水平比协约国体系强多了。
当然,更让德国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美**队的机械化水平!美国人装备了太多的卡车和各种车辆了。按照卡里普特大将的话来说,太平洋战争中美国陆军的机械化水平以及运输能力。比普通巴伐利亚军团要高出一大截。美国人强大的国力在这一刻现实除了非常巨大的优势。以至于在后来卡里普特大将的回忆录中是这样评价美国陆军的。
“美国陆军的强大不在于部队人员的素质,实际上,美国陆军的作战素质开始是中等偏下的。指挥水平也很一般。远不如我们碰上的英国人和法国人。他们的强大在于庞大的规模,各种意义上的规模。部队的总量以及装备的总量。美国的国力要强于现在的德意志帝国,人口也是这样。如果有一天我们和他们作战,那么这场战争首先考虑的不是战术上如何击败对手,而是在战略上如何调整国内的生产和补给,以便让我们不至于被拖死。美国将是比协约国更可怕的敌人,如果有这么一天,帝国必须全力以赴!”
在随后的几天里,卡里普特大将还参观了美国陆军几种正在研制但是没有大量装备的武器,其中,给他影响最深刻的就是线膛迫击炮和美国人的新式轻型榴弹炮。
迫击炮以其较轻的自重、便宜的价格以及超高的射速成为了基层步兵支援武器中的佼佼者,甚至连德军内部都有人提出过用迫击炮承担所有营级和营级以下的火力支援任务。但是同时迫击炮也是有短板的,其中最大的短板自然是射击精度问题。
对于提高滑膛火炮的精度,最简单的办法自然是加上膛线,但是膛线火炮如果要实施炮口装填的话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装填的时候,炮弹尾部的弹带要对准炮膛膛线然后再状态。而这样一来自然影响射速,迫击炮最大的优势废了一半......。
而美国人则提出了一种改进思路,这个思路非常奇特,在他们实验的迫击炮中,炮弹的直径比火炮稍微小了那么一点,然后在弹带上做了改进,弹带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铁的在下面,一部分是铜的,在上面。这样一来当火炮发射药被点燃后,火药冲击力自然会冲击铁弹带,然而铜是容易形变的,于是,铜弹带就可以很好的咬合住膛线,随后炮弹就会顺着膛线旋转而出。这样一来,既解决了精度问题,同时又不影响射速,而且迫击炮炮弹连尾翼都省了......。
“这是个不错的想法,赶明搜集一些情报看看。”卡里普特大将说道。不得不说,美国人解决迫击炮精度的办法确实让卡里普特眼前一亮,但是随后,当卡里普特看到美国人的新式步兵炮后就更不淡定了!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未完待续)
第2453章 最好的步兵炮 1
“实际上,从战争开始之后,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德国陆军,那就是,我们缺乏一种可以用于山地作战的轻型榴弹炮。法国人把他们的75mm速射炮称之为万能炮。但是你我都知道,这种火炮不过是一种适合平射的小型加农炮而已。左右射界非常狭小,左右移动超过150个密位就要重新调整炮架,重置刹车片。而且火炮仰角也非常有限。”
“而巴伐利亚军团准备了88mm野战炮,我们缩短了身管,并且调整了炮架,使用双开炮架,获得了不错的水平射界和较大的设计角度。拥有更远的射程,更弯曲的弹道,以及较轻的重量。我们的88mm野战炮甚至比法国人的75mm速射炮还要轻00kg,不到1.吨。但是这个重量还是太重了,并不适合山地部队使用。而且无论是法国人的75mm速射炮还是我们的88mm野战炮其实并不适合团级以下部队机动作战。”卡里普特大将说道。
“没错,您说的很有道理,现在战场上的中口径火炮重量太大了。在通常情况下75mm火炮的问题还不严重,但是如果是岛屿登陆作战的话那问题就很大了。所以我们的意思是设计一款新的轻型火炮。而到现在为止,我们的设计工作已经完成,并且进行了小批量的投产。”马歇尔问道:“您有兴趣吗?”
“新的75mm火炮?多重?”卡里普特问道。
“射程超过7千米,重量不超过700公斤。可以拆解为9个部件。利用牲畜可以轻松运输。”马歇尔笑着说道。
“不超过700公斤?就拥有超过7千米的射程?这样的火炮还真的很有参观研究的价值。”卡里普特有些惊讶的说道。
“今天下午就可以安排相关的事宜,不过说实话,我们除了海军陆战队和山地战部队配属一些75mm轻型火炮之外,我们的正规陆军并不打算装备太多的轻型榴弹炮。”马歇尔说道。
美国人并不傻,他们自然知道自己的新式轻型榴弹炮的性能很先进,但是依然愿意让德国人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美国人认为新时代轻型榴弹炮的作用已经很小了。对于正规陆军部队来说,师一级配属105mm榴弹炮是火力的下限,团级部队可以获得师级火炮的支援,营级以下的部队完全可以用迫击炮火力,所以,在美国人看了75mm轻型火炮的存在非常鸡肋,只不过因为这一次要对付日本人,部队要在岛屿和山地间作战,所以就必须准备一些超轻型火炮,在这种情况下,这款被称为m1的75mm超轻型火炮才能面世。
而就在当天下午,卡里普特大将一行人就看到了美国人正在小规模量产的m1型75mm火炮,而这款火炮已经和历史上197年型m1a1型轻型火炮很类似了。其实对于轻型火炮来说,火炮本身倒不是一个难题。毕竟无论是以美国还是德国的工业技术水平,造出一款不错的轻型火炮都不难,最难的就是炮架!实际上法国人的75mm速射炮所谓的跨时代的意义不就是因为那个管退系统吗?
而这款美国新式轻型榴弹炮的最大的优势也就是在于火炮的炮架和复位系统!
“将军阁下,您看这里,一般来说,一门速射火炮的液压式驻退装置和复位装置是独立的。但是为了减轻火炮的重量,让结构更加紧凑,我们将这两个部件合二为一,你看这门火炮下部的筒式结构,由驻退复进筒、做工液体以及驻退复进杆组成。而且我们还可以调整这门火炮的后座长度,当火炮水平射击的时候,我们增加后座长度,进而保证火炮射击的稳定,当大角度射击的时候,我们可以减少后座长度,以防止炮尾触地。正因为这样的设计,我们可以将这款火炮的战斗全重控制在700千克以下,并且可以45度射角的时候打出高达9000码以上的射程!”马歇尔亲自向德国人介绍了这门1915年式m1型75mm轻型榴弹炮!
“为了方便山地作战以及在没有机动车辆的情况下搬运,这门重达680kg的火炮可以轻松的拆解为9个部件,完全可以用骡马来搬运。如果用车辆的话,我们给贵国提供的四分之一吨卡车甚至是吉普车都可以轻松的拖着75mm轻榴弹炮到处跑。”马歇尔说道。
“这绝对是我在这次访问过程中见到的最优价值的步兵支援武器,单纯从轻型火炮的设计上来说,贵国这门火炮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我认为,即使是帝国陆军也有引进的必要。”在进行了数次试射之后,卡里普特大将毫不吝惜自己的赞赏。
“我想引进或者技术出口不存在任何问题。”马歇尔少将说道。
这其实就反应出了德美两国陆军的需求不同。从长远来看,美国陆军没有太大的军事压力,虽然美国高层已经考虑了未来可能会和德国人发生不快,但是美国人也绝对没有打算像英法那样,直接派出几百万陆军和德国陆军拼个你死我活。美**队的规模是有限的。所以,他们可以给部队配属更多的车辆。而有了车辆保证机动性和补给之后,美国陆军自然更喜欢口径大一些射程远一些的火炮,所以,75mm轻型榴弹炮只不过是现在的过渡而已。未来美国轻型火炮的主力是105mm级别的榴弹炮!
但是对于德军就不一样了,在未来,德国陆军会面对苏联这个陆军规模堪称巨无霸的存在,需要面对英国远征军和美国陆军。陆军的编制是十分庞大的,以至于,即使以现在德意志帝国庞大的工业体系都很难用够用来形容,毕竟除了陆军之外,德国人面对的空中和海上压力更大。所以,德军很需要一些性价比比较高的装备。一种不用浪费太多资源,但是又能形成某种优势的武器!比如说射程优势和精度优势。
今天两更~~~!求订阅求打赏~~~!(未完待续)
第2454章 最好的步兵炮 2
卡里普特大将曾经和鲁普雷希特王储商讨过未来和俄军发生冲突时步兵交战的情况。王储认为,在未来,步兵团营级交战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俄国人的迫击炮火力。迫击炮绝对是弱势一方最喜欢的武器,他们结构简单、火力凶悍。不需要什么太高的技术就能像生产香肠一般量产一大堆。
所以,为了保证未来德军在营团一级的交手中能获得优势,德国陆军需要一种同样可以大量生产,但是在射程方面拥有巨大优势的武器!而这款m1型75mm轻型火炮就很适合德军的需要。
对于各种迫击炮的射程,德军内部是做过非常详细的估测的。比如说80mm迫击炮可以把一发公斤多的炮弹打出千米左右。100mm级别的迫击炮可以把一发8kg左右的炮弹打出6千米左右,而10mm级别的迫击炮并不会拥有太远的射程,但是炮弹可能会重一倍!至于说更大口径的迫击炮,比如说160mm重型迫击炮。虽然炮弹重量可能超过40kg,但是射程也就是到了6000米很难提升了,这是迫击炮这种武器的结构限制。
世界上没有一种武器可以在代价较低的情况下在所有领域都占有优势。迫击炮也是这样,实际上,到了160mm迫击炮这个级别,恐怕除了生产方便之外,在重量、投射量以及射程方面都非常糟糕了。什么你说精度?这个问题对于迫击炮来说是肯定非常糟糕的。
就以历史上俄国人的194型160mm重型迫击炮来说吧,这款火炮的重量高达1080公斤!而炮管长度达到米!更坑爹的是这火炮还是炮口状态,于是,问题就来了,想要装填的话,需要把发射药以及重大40公斤的炮弹从垂直高度米左右的炮口中放进去......。所以,到了这个级别,迫击炮的射速就很糟糕了,远不如同级别的身管火炮!爆发射速一分钟发,持续射速一分钟1发......。
而且为了抵消火炮射击时的强大后坐力,炮管和砧板之间还要加上缓冲装置,这就增加了火炮的复杂性。而且这款火炮本身并不方便拆卸。所以在鲁普雷希特看来,一般,除了特殊作用的重型迫击炮之外,160mm就真的是步兵部队迫击炮的极限了。而且这个重量已经有些不适合营团级机动了。
而如果德国陆军大量装备75mm轻步兵炮呢?至少在射程方面比俄国人的所有常规迫击炮要远很多。炮弹重量也和俄国人的100mm级别迫击炮差不多。用于压制俄国人的迫击炮问题不大。而且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用来平射碉堡或者掩体这类目标,当然,如果必要的话,配上破甲弹近距离攻击坦克的侧面也是可以的。根据历史上这款火炮使用的m66式破甲弹的数据,似乎可以击穿60mm钢板,也算拥有一定程度的反装甲能力了。
而除了迫击炮之外,德国基层步兵单位同样也需要面对俄国人的步兵炮,说实话,历史上,俄国人的步兵炮虽然比美国人的m1型75mm轻榴弹炮差很多,但是真的比德国历史上的ig18型步兵炮强太多了!
德国历史上ig18型75mm步兵炮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这是一款重达400kg,却只能把5.45kg的炮弹打出.8千米的武器。而纵向对比一下同时期其它国家的步兵炮,以意大利的65mm步兵炮为例,这款火炮的重量大一些,有560kg。炮弹重量也小一些,只有4.公斤。但是射程高达6.8公里!而同期的日本人的9式步兵炮重量只有1kg,炮弹重量.8公斤,射程是.8千米左右。
而在历史上,德国人的ig18相对为的俄国步兵炮什么性能呢?以历史上俄国的m197型76.mm火炮为例,这款火炮重量900公斤,有效射程8550米。而随后的m194型76.mm步兵炮重量下降到780kg,有效射程不变,从性能上来说,德国人的ig18实在可以用糟糕形容。
而美国人的m1型75mm轻型榴弹炮的射程至少和俄国人的步兵炮类似,而且重量更低。这就拥有了一定的机动优势。所以这也是卡里普特大将对这款火炮非常欣赏的原因,因为从目前来看,无论是现在德军拥有的还是正在研制的同级别火炮中,没有一款比这门火炮更好的!
当然,这一次卡里普特一行人来到美国可不仅仅是为了参观美国陆军装备的。大将本人可能是来一圈就走。但是留下的德**官则要对美国第一轮参战的部队进行训练。于是乎,卡尔斯少将和马歇尔少将立即投入到了对部分美军的训练中。
而训练之前,首先,美德两国就必须先设定一下敌人的情况,以及交战环境,然而在这个问题上,美德双方出现了一些分歧。
“在我看来,日本陆军空有庞大的规模但是在装备水平上是非常落后的,他们缺乏自动武器、重炮、更不要说装甲单位了,我们的小伙子们最需要面对的是日本人的堑壕、碉堡和地雷。对了还有日本人的刺刀。他们好像对刺刀有一种异乎寻常的偏执。所以,我们要加强近战能力。至于说对付可能的装甲目标?就日本工业能力,我不认为他们能生产出来什么像样的货色。”马歇尔说道。
“但是日本人接手了很多英国货,不说坦克和重炮,我认为至少,他们手中的机枪数量会很多。在战争中,日本人就在陆续换装和仿制英式武器,他们尤其对英国人刘易斯机枪非常欣赏。同时,日本人还仿制了大量的野战炮。恕我直言,目前贵国的坦克不要说面对15磅和18磅火炮了,性能较好的海军6磅炮都可以轻易打穿。”卡尔斯少将说道。
“贵国研制蟋蟀、犀牛和狼式坦克用了数年的时间,而我们没有那么长的时间去准备这一切。它们都是很厉害的家伙,非常好的战争机器。但是可惜并不适合我们,它们太重了,保养起来太困难。而且有些用不上。至少那些大佬们是这样认为的。我们只是购买一些武器作为备用。嗯,就这样。而作为一名一线将领,我们只能用手头的家伙来打赢战争。”马歇尔说道。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未完待续)
第2455章 登陆作战 1
作为一名合格的外军考察团成员,卡尔斯少将要做的不是告诉美国人,德国人是怎么用自己的部队去对付协约国的。因为美国不是德国,英法也不是日本,彼此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德国人打的是大规模野战,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堑壕战和突破战。部队以重火力重装甲为主。但是美国人不需要,他们打的是夺岛战,以及丛林战。日本的工业也远不及英法。所以说,一个正确的模式应该是卡尔斯少将应该立足于美军现有的装备和编制来帮助美国人想办法。
所以,马歇尔说的有道理。但是卡尔斯少将说的也没错。美国人只是考虑了日本的工业和现有装备问题,但是对英国对日本的援助却低估了,其实想想啊,在这个位面上,英国一线陆军的巅峰高达00万以上!(不光在西线,还有在地中海的英军。)如果再考虑英国在各殖民地的部队,这个陆军规模已经相当庞大了,甚至战的英军都没那么多。
这些部队的装备即使只漏一点给日本,都够日本人武装超过10个师团了,要知道有00万的军队,可不代表,装备只够装备00万人的!所以说,日本人根本不用生产多少陆军装备,只要有钱,大把的英军剩余物资都够日本陆军打完这次太平洋战争了。
当然,打仗这事吧,光说是不行的,德国人总要看看美军的军事演习以及营团级步兵战术。而战术演练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部队登陆。而另外一部分自然就是复杂地形突破敌方方向了。而在登陆作战中,美国海军的表现让德国人有些意外。
“随着历史的进步,所有的军事技术都在发展,陆军从单纯的步枪加野炮。变成了现在坦克加重炮。海战从二维变成了三维,潜艇让战争蔓延到了水下。而航空母舰的出现让我们可以从空中攻击对手,这一切不过是几十年内发生的事情。但是不得不说,登陆战的模式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发生变化。登陆战的环境已经变化了,之前的作战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登陆作战了,而美利坚合众国则将是这次变革的引导者。”马歇尔对刚刚登上夏威夷号两栖运输船的德国代表团说道。
“随着陆军装备的重型化,和守军防御力的增强。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之下,把大量的军队和武器从海上送到滩头!之前的小艇登陆现在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了。纵然有超强的火力掩护,我们依然无法单纯利用火炮彻底根除敌军的防御。步兵、火炮还有坦克才是解决一切的终极手段。而把这些人员和武器从本土运到战场边缘,再从战场边缘运输到滩头投入战斗就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所有问题!”马歇尔介绍道。
“合众国用了至少6年的时间来研究这个问题,而现在,我可以自豪的说,我们解决了9成以上的问题。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美国更精通登陆作战!而这艘夏威夷号两栖运输舰和旁边那艘关岛号重装备登陆船以及飞鱼登陆艇就是合众国登陆作战体系的核心!”
“夏威夷号两栖运输船的吨位并不大,标准排水量只有5000吨。他是整个登陆行动的中转站,他复杂把大量的车辆、人员运输到登陆出发阵地。这种海上物资转移并没有太神奇的地方。毕竟俄国人在日俄战争时期都可以在战列舰上一小时内转移超过100吨的煤炭。真正的难度在于船舶的适航性。比如说,我们不可能让几十吨的登陆艇直接从珍珠港开到俾斯麦群岛。”马歇尔少将说着,带着德国一行人来到了夏威夷号两栖运输船的内部。
“这是主甲板,用于堆放各种物资,旁边的是吊车,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东西,大家不用多说什么。这艘船真正的核心设计在下部的车辆舱以及船体前部可以打开的大门。”在船体下部的车辆舱中,船体前部用绞盘控制的登陆门霍然大开,光亮和带着咸腥味的海风涌入了舱室中,随后,一个踏板被放下,在船体前部形成了一个斜坡。而在代表团后面则是一个长达1米,宽度6米的登陆艇。
“一旦开战,登陆艇将顺着斜坡从船体前部的大门滑入海中,这种飞鱼登陆艇可以搭载两个班的士兵以及他们所需要的弹药和补给品。在前部,我们给登陆艇增加了防弹钢板,用于抵御子弹和弹片的攻击。他们的吃水很浅,而且是平底船,很适合在近海机动,靠近之后,这艘登陆艇前部有一个踏板。人员可以快速顺着踏板登陆然后投入战斗。随后,这艘登陆艇可以迅速转向,利用吃水浅的优势迅速回去运输第二波士兵。”马歇尔说道。
“一艘夏威夷级登陆舰可以运输至少4艘飞鱼登陆艇。实际交战的时候,夏威夷登陆运输舰会在敌人的火力打击范围之外,非常安全,它就是整个登陆战的中转中心,我们将士兵从登陆运输舰到登陆艇的阶段称之为换乘。”马歇尔说道。
“很不错的射击,但是这种前部加踏板或者开舱门的设计在这次大战中也有,比如说英国人就这样搞过,贵国为了适应太平洋的环境,专门弄了一个登陆艇输送船,很有想法,也有一定的开创性。而中间设置中转这个环节,也确实减少了登陆部队遭到对方火力伏击的可能性,毕竟发动最后的冲锋之前,登陆运输舰都在安全距离之外。”卡里普特大将说道。
“但是有一个问题我想知道,我们从上层甲板来到这里,我观察过甲板宽度,似乎变化并不大。也就是说,我们这艘船应该是以平底船,那么好了,现在问题来了,这艘船的满载排水量非常大。而船体吃水有限。在航行的时候贵国是怎么解决稳性的呢。如果按照贵国的数据分析,满载后的重心有些高。而且未来贵国是在太平洋作战,而不是在地中海。”大将说道。
今天两更~~~!求订阅求打赏~~~!!(未完待续)
第2456章 登陆作战 2
“您还对造船有研究?”对于一个陆军大将问出了这样一个颇有海军气息的问题,马歇尔少将感到非常的意外。毕竟所谓的隔行如隔山,类似鲁普雷希特王储这样的全才绝对是少数,而眼前这个从来没有在海军中干过一天的卡里普特大将又如何知道这些的呢?
“我和委托里奥侯爵是好朋友,有的时候会聊到这些问题,另外,我们在里加湾登陆的时候,考虑过如果万一天气不好,怎么办的问题。当时,我们的解决方法是增加压舱物。来提高船体的稳型。但是对于贵国来说,这个问题并不好解决,因为你们的船是平底船,而且压舱物多自然会减少运输量。”卡里普特笑着说道。
“这个问题我们是这样解决的,我们所在的位置并不是船底底部,船体底部也不是一个完全的平底,如果您看一下船体横向剖面图的话可以发现,船体上部收窄幅度很小,但是下面收窄的幅度就有些大了。而下部是一个个水舱,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水舱来控制船只吃水,远洋航行的时候,我们会增加吃水,到了近海或者天气晴好的情况下,我们就会减少水舱的水量,然后我们所在的这层甲板就会从水线下进入水线位置,打开舱门,船体内部的登陆艇就可以轻松的进入海中。”马歇尔解释道。
“对于重装备,比如说坦克、汽车和火炮我们使用的是关岛型坦克登陆艇,简称是lst。这种登陆艇一般吨位在400吨上下,采用平船底,吃水很浅,登陆的时候可以直接重坦,然后打开舱门,坦克就可以顺着舱门进入战场。”随后马歇尔又带着一行人参观了美国人新设计的坦克登陆艇。
“这个宽度有些小。排水量也不大。想要容纳狼式坦克恐怕有些困难。”卡里普特说道。
“是这样的,因为我们现在很难将坦克密封,然后泅渡。所以想要把坦克或者车辆送到滩头的话就必须直接冲滩。而这就严重限制了船只的吃水深度。今儿影响了船只的吨位。这也是为何我们后来放弃让狼式坦克打第一波登陆战的计划的重要原因,狼式坦克太重了,而且结构对登陆很不友好。压强偏大,很容易陷入沙滩之中。”马歇尔解释道。
“可以理解。”卡里普特说道。军事是一个系统工程,些许装备的性能优势有的时候在整体面前并不重要。能够让这个系统以最合适的方式运转的零件才是最好的,美国人面对这样的敌人,然后这样取舍,也确实有他们自己的理由。
而在了解了美军的登陆作战体系之后,下一步就是看美军突破演习了。而要是单纯的说突破防线的话,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德军更有经验。虽然这一次演练的是岛屿登陆场突破战,但是德国人依然发现了一些问题。
伴随着重炮的轰鸣,数艘巡洋舰和驱逐舰的舰炮轰鸣拉开了演习的序幕。随后,在模拟敌军的主要火力射界之外,登陆艇开始从登陆运输船中开出,然后和自己航行过来的坦克登陆舰一起准备发动进攻。
第一波冲上去的是步兵和工兵,在舰炮将滩头的障碍和雷场清理的七七八八之后,在预设地区,美国步兵从打开舱门的登陆艇中冲上滩头,随后开始建立火力支持点以及联络点。随后工兵在各种火力的支援下用爆破器材清理残余的障碍和雷场,而侦察兵则开始寻找远处残存的火力点,然后引导舰炮摧毁。
当登陆场扩大到一定范围之后,美国人的坦克开始随后进入战场。美国坦克以德国生产的蟋蟀式坦克以及自己生产的t1型坦克为主。后者装备一门75mml15短管榴弹炮。(没错和美国人新研制的m1型75mm轻榴弹炮是一种火炮。)也许是为了在海岛作战中运输方便,提高通过性,所以装甲防御也比较有限,正面防御勉强能挡住一般的57mm炮,但是侧后只能防御机枪弹。
当各种坦克隆隆的冲上海岸之后,整个演习也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按照下面写好的剧本,自然是美国大兵在坦克的掩护下冲垮了敌军的防线,然后顺势穿插,最终全歼了敌人。
“我们到演习场上看看去吧。”卡里普特大将说道。美国人的诚意还是很足的,所以,德国人也必须表现出自己认真的态度。虽然未来可能要和美国人干仗,但是在这个时候,卡鲁普特还是决定把姿态做足,把事情做好。
“恕我直言,如果是我部署防线的话,那么我会把主防线向后推,然后增加整个战场的纵深,虽然,在登陆的时候是进攻方最弱的时候,但是我依然不愿意在这种对进攻方非常友好的地形上直面进攻方的舰炮。”卡里普特指着远处非常整齐的地形说道。
这话说的很隐晦,实际上,这处登陆场对于进攻方很好,地势平坦,几乎没有破碎的地方。想要依靠地形设置侧打和倒打阵地都没地方。而且射界非常开阔,重巡洋舰上的测距仪可以从岛的这头看到另外一头。没有任何遮蔽。这就有些作弊的嫌疑了,毕竟实战中能不能碰到这么好的登陆场真的很难说。而且就算有,按照欧洲的土工作业标准,也肯定会用土工作业或者炸药来破坏掉这种地形。
在卡里普特看来,美国人这次的演习更像是演戏。或者说他们还没有意识到战争的残酷性。看着很不错,一些理论也很好,但是在最后一步执行的时候有太多的瑕疵了。
“比如说这条防线,我不会在防线外面部署一条宽大但是纵深不够的雷场。我会用反坦克壕沟、陷阱、反坦克带将整个外部分割的支离破碎,然后留出几条看似容易通过的地区。而这些地方可以轻松的设置成陷阱,我甚至不用在通道周围部署地雷、蝮蛇铁丝网,本身展不开,同时又处于多个暗堡的攻击范围内,这本身就足够摧毁所有入侵者了。”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未完待续)
第2457章 登陆作战 3
“然后在那里,远处靠近山岗的位置,我会用推土机堆起来一条沙坝。一发100kg级别的炮弹砸上去不过是打掉一小块。这条沙坝和周围地形配合的话可以有效的削弱炮击效果,而且很难在短时间内摧毁。然后再部署几个发烟点的话,我就可以安心的把炮兵阵地部署在那里了,然后依靠前沿的观察点来压制整个登陆地区。”
“当然,如果你们有足够多的战列舰炮弹的话,那么自然可以随意浪费,但是可惜的是,我并不这么认为,你们至少要留一半以上的弹药对付可能出现的日本舰队,是这样吧?”卡里普特说道。
“另外,我再说一句,贵国的突击部队的火力构成很成问题。哪怕日本人的火力水平能有英国一般部队的四分之一的话,那么你们都要付出非常惨重的代价。进攻作战中的装甲部队必须有较好的全向防御能力,所以我们一般都是在用胡峰突击炮或者狼式坦克作为进攻的矛头。而贵国的t1坦克侧面只能挡住普通的重机枪攻击,甚至用钨合金穿甲弹在中近距离也能打穿。如果有大口径机枪的话,那么很容易被击穿。”卡里普特说道。
“这个,如果是实战的话,我们会在侧面加上一些附加装甲,比如说履带板,或者负重轮什么的。贵国不也这样做吗?”马歇尔说道。
“好吧,你高兴就好。”卡里普特大将心中说道。虽然德国人也这样做过,但是毕竟只是权宜之计,狼式坦克和胡峰突击炮的侧面防御本来就有较好的底子,加上点就够了,而美国人的t1坦克是底子不行,再增加效果也有限。而且说实话,这种简单的附加效率肯定是低的。而且在观察了t1坦克的车体之后,装甲兵出身的卡里普特能感觉到这车的负载余量非常有限。
“我想知道贵国如果碰上那种舰炮够不着,同时又不是75mm榴弹炮能对付的掩体的话怎么处理?准备用工兵强行爆破吗?”卡里普特问道。
“我们可以绕开。这种掩体不会多的。”旁边的一名美**官说道。
“好吧,我想说,你们对掩体的强度有些低估了,单纯用土木掩体就可以修建处顶部可以防御10mm重迫击炮或者105mm榴弹炮攻击的火力支撑点,这个难度并不大。正面想要挡住75mm轻榴弹炮也很容易。而根据我们的经验,如果你们不想拿人命去堆的话,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将一门105mm加农炮推到近距离然后反复射击。”卡鲁普特说道。
“这个似乎怕是用不着吧。”一名美**官说道。“日本人应该不会建造这么坚固的掩体。”
“大战爆发前我们也认为英法无法构筑那么坚固的防御工事的,我们甚至发现比利时人在他们的要塞修筑过程中造假,然而实战中我们为了摧毁敌人的掩体,不得不一次次研制杀伤力更大的武器。犀牛自走炮就是这样出现的。”卡里普特说道。
而在战场的另外一边,卡尔斯少将对美国人用半履带车改出来的步兵输送车倒是十分的满意。美国人强大的工业规模和他们的规模相对较小的军队让美国人的机动车辆非常充足,甚至于在私下,卡尔斯少将对美国陆军的评价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他们的士兵如果要走公里以上的话,那么一定是要坐车的!”
这个东西不是德国人搞不出来,而是说在世界大战环境下没有余力去搞。而现在美国人造出了比较成熟的装甲输送车,也算是给德国人一个借鉴。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未来我们的装甲输送车上可以安装一门0mm口径以上的机关炮。大口径机枪的火力还是差一些啊。”卡尔斯少将说道。
而美国陆军给德国人另外一个比较正面的印象就是美**队的无线电装备非常多,他们的通讯联络变的快捷而方便,这个和美国人在最近几年大力扶持无线电公司不无关系。而美国国内比较充分的竞争环境也让他们的效率高一些。而这种通讯上的优势也引起了德国人的警惕和注意。
至于随后的突击队突破演习,美国陆军给德国人的感觉就是,如果部队规模较小,兵种比较单一的话,那么美军可以做的很好,但是如果兵种融合程度变高的话,并且编制扩大化,那么美军的行动效率就会迅速下降,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因为绝大部分美国人毕竟没有上过战场,在卡里普特看来,这种需要优秀基层军官作为骨架的突击队攻击方式最重要的就在于实战经验。有很多东西并不是说总结成书本之后,别人看一眼就能照搬的。
想要学会怎么办?在战场上慢慢学习吧。而这也是德国陆军代表团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一次次演习甚至是实战中逐渐纠正美国陆军的一些错误。
到了现在这一步,其实卡里普特已经可以打道回府了,卡尔斯少将会留下来负责下面的事情。在随后的几天中,卡里普特等人对美军的后勤补给、装备研发以及动员体系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在以此来分析美军未来十几年的陆军发展情况、并且将以此作为未来对美军战斗力的评估依据。
毕竟在未来,德意志帝国陆军需要考虑面对的敌人只有两个,一个是俄国一个是美国!至于英国人?呵呵,0年后的德国陆军还真不会把英国陆军那点体量放在眼中!
而在离开前的几天,卡里普特大将还专门和卡尔斯少将就美军的陆军发展战略和德国陆军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对比。然而最终卡里普特大将得出了一个看似有些滑稽的结论:“美国政府高层已经考虑了未来可能和德国人翻脸的情况,但是他们的陆军却对此一无所知。美国陆军旁观了整个一战,但是却只是在技术和战役层面上进行了研究,但是对战略层面上却缺乏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可能和美国人所处的优越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
今天两更~~~!明天三更~~~!求订阅求打赏~~~!!!(未完待续)
第2458章 未来
“美国的工业和财力让未来的美国陆军在绝大部分领域都拥有巨大的优势,至少在未来,我不认为我们的部队在后勤和部队机动性方面能超过美军。”在随从确认了周围没有监听人员或者设备之后,卡尔斯少将说道。
倒不是说他认为未来的德国工业拼不过美国,毕竟,未来的德国也是一个拥有150万平方公里土地,超过1.亿以上的人口,以及上千万平方公里殖民地的大国了。工业上未必比美国差,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德国陆军需要保持巨大的编制来对付俄国,双方一线陆军规模都不是等级的,如果大家投入的产能和资金一样的话,那么装备水平肯定会有区别啊。
“美国人拥有超出我们现在预料的运输车辆配给。他们的部队拥有极高的机动性优势,在装备研发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步兵装备水平放到世界范围内也是一流的。至于重炮之类,说实话,我认为世界各个强国在质量上不会存在太大的差距,这个时候数量以及重炮的机动能力就非常重要了。”卡尔斯说道。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卡里普特大将说道。“如果未来,我们和美国人交手的话,战场会在哪里?”
“这个......。真说不准,法国是不可能了,无论法国是否会再次成为我们的敌人,至少我们可以保证在美国陆军大规模抵达之前,我们就可以在法国的香榭丽舍大街再次庆祝我们的胜利。”
“英国似乎也不太可能,如果真到了我们的军队大规模登陆英伦三岛的时候,那么美国人的到来最多也就是送一群俘虏罢了,在距离帝国本土如此近的距离上,美国人不可能战胜我们的。甚至于在欧洲大陆上,美**队都没有机会,纵然我们让他们登陆,也依然会被我们轻松赶下海。”卡尔斯少将毫不犹豫的说道,没办法,打赢一战后的同盟国底气实在是太足了。可以预见,在未来,帝国的国力和军力会有一个本质性的提升!
“所以,现在问题来了,如果未来我们同时和美英俄开战的话,美国人的预设战场会在哪里?”卡里普特饶有兴趣的说道。“这个战场不能远离欧洲,因为如果太远的话,我们根本不用担心,也不会派遣军力。同时也不能离我们太近,否则的话,那美军等于找死。而且这个战场必须能对欧洲的距离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以便让我们不得不分兵对付。”
“所以,我认为,如果我们要和美国陆军做过一场的话,那么极大的可能会是在北非的沙漠中,因为这里距离德奥本土比较远,而且我们的军力投送可能会受到政治上的限制,我们的军队展开会比较慢。其次,北非会对战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如果美国人一旦在这里站稳了脚跟,他们的陆基航空力量会严重威胁我们在地中海的航线,而你知道,地中海是我们的生命线,我们从非洲、中东获得的相当一部分物资都必须通过地中海进入奥匈帝国,然后再进入德国境内。”卡里普特大将说道。
“北非?可是无论是非洲西北部还是阿尔及利亚,这里都是法国或者西班牙的殖民地。您是说,如果未来开战的话,美国人可能会对中立国动手?”卡尔斯少将有些惊讶的说道。
“完全有可能,实际上,在大战之前,我们也曾经担心比利时不能让我们的大军充分展开,而萌生了从荷兰经过的打算,只不过后来因为政治和经济的多方面原因,我们放弃了。保证了荷兰的中立。”卡里普特大将说道。
“但是帝国海军应该完全可以对付美国人吧?我们怎么可能让美国人远涉重洋跑到欧洲来?”卡尔斯少将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这个问题很难说,或者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法国的态度,如果法国配合我们,我们自然可以在法国西海岸和地中海地区部署我们的舰队。如果没有法国人的支持的话,那么我们的地中海舰队就只能以奥匈帝国的港口作为依托。当然,这并不是最麻烦的,我们最大的麻烦是因为英国的存在,德奥舰队是被割裂开的,我们的每一次舰队调动都必须绕过英国,而这一路上绝对会受到英国海军的阻挠,在我们彻底搞定英国舰队和陆基航空兵前,我们的舰队调动其实并不是那么流畅的。”卡里普特大将说道。
如果未来东线的问题是解决俄国,那么西线的终极问题就是解决在美国帮助下的英国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并没有让德国彻底解决欧洲问题,因为在西欧,英国依然死死的卡在了德国公海舰队自由进出大西洋的道路上。虽然德国获得了设得兰群岛以及冰岛的控制权。但是,在未来一旦美国部分舰队和大量的航空兵进入英国本土的话,那么这个依然会严重。舰队进出大西洋非常不方便,
德国舰队不可能把全部主力都排到地中海,战时舰队绕行丹麦海峡这种事依然会发生!所以,在卡里普特看来,未来西欧的战争核心就在于英国,英国屈服了,那么美国人也只能诚然现实然后认输。毕竟没有英国这个踏板,美国再强大的国力也没法使劲。而在英国倒台之前,因为同盟国舰队的调动问题,美国人在北非搞出一些事情来还是有可能的。毕竟,在北非交战的话,如果当时德国还没有搞定西班牙和法国政府的话,那么这里就处于德国航空兵的作战范围之外,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德奥地中海舰队了。而这个时候,这支分舰队需要面对的就是半个美国舰队了。
至于说美国人要这样部署的话成本和安全问题怎么办?这个对于美国来说同样是没办法的事情,英国本土方面的决战是看海军和空军,陆军就是打酱油。除非美国陆军不针对德国发动大规模战役,否则也只能在北非搞些事情。美国人必须不计成本的去搞,因为如果单纯让俄国面对德奥陆军主力的话,那么俄国人打出gg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未完待续)
第2459章 未来的钢铁洪流 1
所以说,至少在现在的卡里普特看来,未来德美两国能爆发大规模地面战的也只有非洲西北部地区了。至于说印度洋方向?整个西印度洋几乎就是同盟国的内海了,美国人想要过去也不容易啊。
“在我看来,美国人的硬件虽然很不错,至少在炮兵、后勤、步兵装备以及通讯方面在未来肯定处于一流的水平。但是总感觉他们的陆军战略战术却非常的落后,在未来,装甲部队和装甲步兵将是陆军的核心,他们将是进攻的发动机,是机动防御的骨干。但是在我看来,美国陆军的装甲部队研发依然是围绕步兵展开的,不仅仅是现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美国陆军的似乎就没有考虑过对付坦克!他们未来的坦克大部分装备的都是榴弹炮,而不是加农炮。”卡里普特说道。
德国陆军开始研发的时候对坦克和突击炮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的,比如说最早的蟋蟀式坦克,上面的40mm机关炮其实主要是为了掩护步兵作战,算是低配版战车,而胡峰式突击炮兼容了反装甲和对付掩体的任务。没办法,你不能指望在1战前搞出一个性能还算可以的,装有旋转式炮塔和75mm加农炮的战车。
然后到了狼式坦克的时候,其主要任务还是为了对付坦克而生,否则,75mm加农炮完全可以换成88mm榴弹炮,前者弹头重量7公斤上下,后者的弹头重量10kg,如果是榴弹的话,肯定是后者更好,而且火炮重量说不定更低。而狼式坦克在随后的战场上也证明了它的价值,在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以及西线,把英法联军的坦克打的七零八落。
如果说1战中德国装甲部队还处于萌芽状态的话,那么在未来的装甲部队发展计划中,德**方对坦克、突击炮以及坦克歼击车做了非常明确的界定和划分,并且为不同的装甲单位制定了特定的任务。
坦克自然分成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中型坦克的设计要求突出在一个性价比上,它首先要便于生产,拥有可以摧毁对方绝大部分坦克的火力以及在一定距离上有效抵挡对方等级别坦克火力的正面装甲。火炮配属以中等口径的加农炮为主,开始的时候可以使用后世德国人的75mml48火炮。到了战争中后期,如果压力大可以换装类似17磅炮这种级别的火炮。毕竟英国人可以在谢尔曼上装上17磅炮,德国人为什么不可以?
至于说重型坦克自然就是要针对所有对方出现的以及可能出现的目标了,必须保证正面可以在较近距离上挡住对方95%以上的火力。侧面可以借助角度免疫对方中型坦克的攻击。而重型坦克本身拥有的火力足以击毁对方最强的坦克!重型坦克数量不会很多,但是却是进攻的矛头,用于撕开对方严密设防的防线,同时在大规模坦克战中发挥支柱作用。
实际上,以战的攻防水平,造出一款正面够硬的坦克并不难,最难的是两侧也要一定的防御能力。德国人的做法是用吨位换防御,俄国人的做法则是拼角度。以空间换防御。结果最终出来的结果就是德国人造出了70多吨的虎王,大而无当。俄国人最终搞出来ism坦克,(is出来了,但是数量太少。)数据很不错,但是细节问题不少,比如说超大的d5t火炮炮塔导致的力矩过大旋转缓慢,以及才8发的备弹量。
而美国人在重型坦克上的脑洞比较奇特,在潘兴坦克上美国人搞出来的结果就是重点防御。(姑且这样叫吧。)侧面前部是寸级别的垂直装甲,后面就脆了,总体来说潘兴坦克算是一款非常不错的量产版坦克。以美国强大的技术和工业实力,90l50火炮性能不错,正面防御也算中规中矩。很适合量产。但是在侧面防御的问题上,潘兴因为重量问题还是不合格的,而且在这个位面,90l50火炮的威力未必够用!
至于火力方面?以历史上来看,德国人是在长径比上一条路走到黑,最终搞出了88mml71和75mml70这种钓鱼竿火炮。火炮制作难度大,而且在面对大倾角装甲时效果不好。而俄国人呢,最终选择的是1mm的d5t和100mm的d10t。总体来说d5t面对大倾角装甲会好一些,但是因为采用分装弹,而且弹重过大,所以射速很成问题。10mm以上的火炮不是不能装在装甲车辆上,但是前提是你的内部操作空间大一些,能保持一个说得过去的射速。而d10t就比较均衡了,较高的穿深加上合适的射速。当然,如果能再加上美帝的穿甲弹技术就更好了......。
至于说突击炮和坦克歼击车?这个东西怎么说呢?历史上德国人虽然也区分了这两种武器,但是彼此之间经常混用的事情非常多,比如说三号突击炮......。这东西同时装备过75mm榴弹炮、105mm榴弹炮以及l4和l48两种口径的75mm加农炮,打坦克更是经常的事情。那之所以三号突击炮被称为突击炮,是因为他们一般是当炮兵编制存在的,用于支援步兵作战......。
其实开始的时候三号突击炮是真正的突击炮,使用的是短管75mm火炮,或者德国人发现这个底盘不错,同时反坦克压力有些大,所以救出现了三号g型突击炮,使用了75mml48火炮,同时也有感觉75mm榴弹炮威力不够的,所以出来了装备105mm榴弹炮的f型三号突击炮!
当然,以三号突击炮的底盘强行上105mm榴弹炮之后在备弹量方面多少也有些勉强,使用105mm榴弹炮的三号突击炮似乎只有0发的备弹量。
至于说装甲防护?突击炮的防御力未必差,而坦克歼击车的防御也未必强,比如说,三号突击炮后期比四号坦克要好,而作为坦克歼击车呢?诸如黑豹、猎虎之类的自然要强一些。但是也有犀牛这种敞篷几乎没有防御力的车辆。
今天三更~~~!祝各位书友元旦快乐~~~!新的一年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明天继续三更~~~!求订阅求打赏~~~!!(未完待续)
第2460章 未来的钢铁洪流 2
至于历史上苏联人呢?说实话苏联人的态度是比较实用主义的,基本上没有所谓的突击炮或者坦克歼击车的概念,后世军事网络上有一种说法是isu代表的是坦克歼击车,su代表的是突击炮,实际上这是一种完全错误的理解。所谓的isu的苏联字母开头是ncy。意思是使用斯大林坦克底盘生产的自行火炮,比如说大家知道isu1和isu15都是如此,而所谓的su的苏联字母标识是cy,意思是自行火炮。比如说大家都知道su100、su1和su85什么的。
其实想要戳穿这个错误理解很容易,比如说su100是用的是d10t火炮,这明显是反坦克用的,而isu15使用的ml0明显是榴弹炮,他不可能是专用反坦克的啊!而且最显著的问题是isu15和su15的主炮是一款!那么好了,问题来了,怎么可能使用同一款火炮的两种车辆分别被称为突击炮和坦克歼击车呢?所以,正确的解释只能是isu是使用斯大林坦克底盘的自行火炮,仅此而已!俄国人开始压根就没有考虑专门的区分突击炮和坦克歼击车......。
但是实际上,突击炮和坦克歼击车还是要区分的,原因很简单,性价比问题,突击炮主要用于步兵支援作战,同时兼顾反坦克任务,所以,它的防御力要求不用太高,同时火炮应该倾向于更大口径的榴弹炮,比如说三号突击炮就有使用105mm榴弹炮的版本。至于说原因吗?一方面是加农炮造价更高,重量更大,另外一方面是一发105mm榴弹炮的炮弹重量等于两发75mm榴弹......。
而且同时因为突击炮一般不用承担专业反装甲任务,所以装甲防御可以适当的削弱一些,这样一来,使用了较轻装甲和榴弹炮的突击炮整体重量会降低,从而让生产成本降下来。其本质就是有一定防御力的,可以伴随步兵前进的直瞄自行火炮。在杀伤步兵和摧毁一般掩体的时候比同级别的坦克歼击车或者坦克更加高效。而且备弹量和成本更有优势!至于说,万一遇上敌军坦克怎么办?那只能用破甲弹凑合一下了呗,反正105mm口径起跳的火炮,使用破甲弹威力也不至于过于悲催......。
所以说,总体来说,用于对付步兵和掩体的突击炮成本和重量不应该过高,低档的类似三号突击炮,高档一些的可以类比su1和su15。
至于说坦克歼击车吗?这个同样要分档次的,最低档的可以类比历史上的追猎者。这种车辆重量够小,造价够低廉,火力也将将够用。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获得了较强的正面防御能力。再加上低矮的外形,让这款坦克歼击车在面对绝大部分敌军坦克突击的时候都有一定的优势。
至于说类似战苏联的su76和德国人的犀牛坦克歼击车。鲁普雷希特是不欣赏的,因为这东西几乎就是一个凑合的底盘上面加上一个敞篷战斗部。防御力太次了。所谓手持利刃身无片甲就是说的这种东西。虽然可能会有成本优势,但是一炮挂,甚至弹片都能摧毁那就让这种所谓的成本优势大打折扣了。比如说对面的t4-85一发炮弹命中,追猎者有大概率生还,而敞篷车几乎就是必挂了。
而要高档一些的坦克歼击车,则是类似猎豹之类的了,至于说战中坦克歼击车存在必要性很容易就在于,同等底盘情况下,坦克歼击车一般可以拥有比坦克更强的直面战斗力,比如说更强的火力,或者更大的备弹量什么的。
比如说说历史上的猎豹坦克歼击车,在和豹子差不多的重量下,火炮提高到了88mml71。远超豹式坦克的75mml70。而四号坦克坦克歼击车也使用了75mml70火炮,比四号坦克上的75mml48强了不止一个档次!(注意,所谓的长管四号坦克的火力是不如牵引的pak40的。别看前者是48l后者是46l,德国同口径类似身管的坦克炮要比反坦克炮的药筒小一些,所以初速也会低一些。老虎的88mm火炮也是如此。)
(另外说一下4号坦克上一个特别搞笑的事情,德国人在设计四号坦克的时候居然在4号f型坦克上装了75mml4火炮,在4号h型坦克上装了75mml48火炮......。作者君实在想不明白德国人为何同时研发两种威力差距不大,而且都能装到同一种坦克上的火炮--!)
而这个位面呢,德国人依然会制造重型坦克歼击车以便对付对方在历史上出现的,以及在历史上没出现但是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存在!比如说俄国人的ism、is和is4。以及美国人的m6以及各种变种车。这个世界已经被穿越者扰乱了原来的轨迹,后面发展情况如何,谁知道呢?所以必须早作安排!
当然,88mml71这种对付大倾角装甲一般的火炮是不能再用了,威力和超长的生产工时让这款火炮显得非常鸡肋。105mm甚至更大口径的火炮才是这款坦克歼击车需要装备的。当然,重量必须严格限制,可以到50吨,但是绝对不能出现类似虎王和猎虎这种吨位的存在!
那么好了,到现在,也许有人说了,未来德国陆军搞这些东西效果好吗?历史上苏联可是t4做支柱,美国人是谢尔曼做支柱,不是最终还是推掉了德国人的老虎豹子?数量和生产性压到一切啊。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鲁普雷希特只能说,在战中进攻型装甲单位的主力确实是中型坦克。这一点没错。这就好比吃饭时的主食一样,没这东西吃不饱,打那是同样坦克、突击炮和坦克歼击车也是不能少的,这就是各种饭菜。而无论是美国人还是俄国人有一点选择的不错,那就是,他们的中型坦克底盘是选择0吨级别的!而德国人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失误,德国人选择的是0+吨的!
而这个吨位就很尴尬了,太小而无法保证坦克有足够的性能,而随后在各种刺激下,德国人放弃了原来的0吨级别坦克研究方案,为了追求性能搞出来一个虎式坦克,然而太重太难生产了!
第二更奉上~~~!求订阅求打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