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上京
“薯片,简单的说其实就是土豆片,把土豆切得一片一片的,非常薄,薄到用手工很难做到这一点,而且难得的是厚薄均匀,肜油炸过之后味道尤佳,而且这也是国内现在最流行的休闲食品,也是将来会流行的食品。一家工厂的产品并不在多,如果能做好,一种足矣。现在国内的大厂,哪个都会有自己的拳头产品,而我们只做一种产品,当然是全力以赴把这一种产品做出拳头产品。”王小明说道,在坐的恐怕没有任何一个人吃过薯片,除了前世的王小明之外。
“听说你的土豆收到二毛钱一斤,成本都这么高,那到时卖出去的价格会不会更高?有市场竞争力吗?”这也是周桥山非常好奇的地方,在市场上,土豆五分钱一斤就能收到,大批量收购可能还会便宜一些,可是王小明却好像没看到这一点,不但大量收购,而且还出四倍的价格,这是最出人意料的。
“收购价格高,是不是村民种植的积极性就越大呢?我的食品厂只需要一种原材料,如果没有了土豆那工厂就只能关门,所以我把价格提出来,看似我吃了亏,其实这就保证了以后原材料的源源不断。同时这样也能让农户得利,以一食品厂带动大家共同致富。”王小明解释道。
“这对周围的农户倒是件好事,只是我怕你成本过高,食品厂到时售价过高而生意不好。”周桥山好心提醒道。
“我们走的是高端路线,而且……呵呵,销量应该不成问题的。”王小明信心满满的道。
周桥山知道这又涉及到商业秘密,也就没有再问下去。但是他王小明能以高价收购土豆,同时又能保证产品的销路,那自己又能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他一个食品厂成功。还能带动周围百姓一起赚钱,这可是好事。
周桥山回去之后也马上跟县人民银行打了招呼,可是一个内地的农业县一下子要兑换二十万美元确实让县人民银行有点为难,但是周桥山认为必须要支持民营企业,如果食品厂因为没有外汇而购买不到进口地机械设备,那最后损失的还是S县啊。不但王小明要损失,恐怕周围的老百姓也得失望。
最后县人民银行没有办法,阻碍经济发展可是一项他没法戴下的大帽子。但是二十万美元也让他相当为难,最后他给王小明申请了十万美元的外汇。但是要等到王小明签了进口合同才能兑现。
“今天周县长亲自打来了电话,他说给你解决了十万美元的外汇,但是要等你拿着进口合同才能兑现。”王坤在晚上回来地时候对王小明说道,周桥山的效率算是非常高的了,下午回去。马上就给了回信,这次他来王家村。算起来王小明得到地实惠最多。
王小明经过这件事在王家村算是出了名,就连以前不相信他的村民现在对王小明也是充满了信心,为什么?因为周县长跟他谈了话,王小明还让周县长给他解决二十万美元地外汇。现在万元户都难得见,而王小明不声不响竟然有了上百万的资产了。
只是王小明是百万富翁,村民们还是难以接受。因为王小明王小明每天都要上学啊,他在小学四年,初一现在第一学期还没结束,就算他是神仙,也没办法出去赚钱啊。何况还是一百之多。这该不会是王坤自己出钱。让王小明出名吧?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爸,我想去省城一趟。”王小明说道。既然外汇的事已经解决,那自己就应该加快步伐,二伯王求的能力他是知道地,管理小小电器商行还可以,毕竟也只有一种产品,而且销售基本上不要负责,只要负责进货就行,但是跟外国人打交道,恐怕就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之外.
“也好,要不要我陪你去?”王坤说道。
“您有时间吗?我走之后你有时间就到山上去转转吧,邹援朝如果有什么困难你帮他解决一下,现在地基已经快挖好了,施工过程跟我家建房一样,我跟他们都说清了,到时你再去指点一下。另外那个水泥搅拌机你得帮我在铸管厂催一下,得尽快做好,马上就要用了呢。”王小明说道。
“这些都没问题,你走了之后我当然会帮你照看了,这次你去省城得多长时间?”王坤说道,现在王小明还在上学期间,而且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在他地眼里,学业比赚钱更重要。
“可能得半个月,我还想到北京去一趟。”王小明说道,二伯那边并没有合适的人去北京,他自己不能亲自去,而让其他人去则作不了主,而且这跟他们的电器商行又没多大关系,他们也不是很懂,看来得自己亲自去一趟才行。
“半个月?那你回来就要期末考试了,能赶得上吗?”王坤道。
“我尽量赶上吧,再说了,就算赶不上,回来补考不就行了?”王小明道,他现在对学习成绩并不太在乎,毕竟自己考多少分,一出考场他心里就能知道,没有挑战性了。
“那行,明天我送你去火车站,顺便给你请假。”王坤说道,他很奇怪,为什么自己一点也不担心小明一个人出远门呢?甚至心里都没有这个念头。
其实这也平常,王小明五岁就跟着王求去了广州,现在九岁了,他已经能完全照顾自己,而且他都能自己办厂了,自己又有什么不能放心的呢?
李燕对王小明要请半个月假并没有什么意见,她已经知道王小明在村里办厂的事,对这个学生,李燕从王小明第一次提出要对他“特别照顾”开始就知道,王小明能出成绩,而且还能出好成绩,自己只能等着摘果实就行了。其他的由他去。
“王老师,听说小明在村里收土豆,二毛钱一斤,而且明年他还提供土豆种,到时只收那一种土豆,对吗?”李燕很爽快的答应了王小明的请假。但是王小明高价收购土豆的事让她留了心,要知道她娘家也是农民,家里的经济收入并不高。如果能给王小明种植土豆,那可是一条赚钱之路啊。
“是啊。如果你家有土豆可以直接送到我家来,有多少收多少,这个消息现在知道地人还不多,你可以让你家里地人先去收购,然后再送到我家来。这中间的差价也是一笔不少地收入啊,而且等他的土豆种回来。我让他给你送到学校里来。”王坤说道。
“我只让我哥他们把家里的土豆送来就行了,赚差价这样地事还是算了,以后别人知道了,还不骂我们啊。”李燕有点不好意思的道。
“那你可以去集上收啊,三塘镇不行就去其他的乡镇,或去县城也行。”王坤说道,王小明本来地意思是只向周围的农村收购土豆,他一个食品厂也只能带动周围地经济,以后他的土豆种也只向周围提供,以王家村为主。辐射周围农村。但是第一批却必须向全县收购,只是现在加工设备还没有回来。他才没有大举去做这件事,要不然他早在镇电视台上登广告了。
“这事再说吧,村上的炼铁厂什么时候生产啊?”李燕问道。
“应该还有半个月就行了吧。”王坤道。
“看到你现在又是当村支书又是办厂,我们家王进不知道有多羡慕呢,他现在也后悔,当然为什么不跟着你一起下海,要不然现在不也发了?”李燕道。
“我这也是赶巧了,你们是公办教师,暑假也能拿工资,退休后有退休金奖,没必要像我这样,下海虽然能赚钱,但要是被海浪给扑翻了呢?那不什么都没了?”王坤道,自己要不是因为小明,恐怕现在还是在村里当那个会计,在铸管厂每天管管账吧,恐怕铸管厂到现在能不能赚钱还不知道呢。
“这是能力的问题,跟赶不赶巧没关系。”
“我村里还有事,就不陪你聊了,记住,有土豆就送王家村,今年不限品种和个头,只要质量好,一律两毛一斤。”王坤说道。
“好的。”李燕道。
她等王坤走了之后回了趟娘家,让两位哥哥把家里地土豆全部送到王家村,并且还借了一笔钱给他们,让他们去邻镇收购土豆,然后再转卖给王小明,这可是一笔送上门的财富啊。
李燕并不知道,她地这个消息让两位哥哥借助摆脱了穷困潦倒的境遇,明天又开始把家里的农田全部用来种植大西洋土豆,二年时间就成了他们村上的第一个万元户。
而王小明到了省城之后先去了小小电器商行,跟S县城的振华电器行一样,小小电器商行这几年的规模也是扩大了好几倍,省城北湖市场也由一条小街两栋门面房扩大到了二条街面,而小小电器商行独自新街入口的四个大门面,一进北湖市场就能看到那块超级大的招牌:小小电器商行。
“大舅!”王小明一进去,在一楼就摆满了燕舞牌收录机,在一个办公室后面,王小明的大舅陈朗平正在开票收钱,忙得不亦乐乎。
“小明,你来了,你先上楼吧,我这还得一段时间才能搞好。”陈朗平抬头一看,马上笑道。
看到生意兴隆,提货的人都要排队,王小明心里也很高兴,小小电器商行不但租下了一楼作为门面,而且还把二楼也租了下来,当办公室和他们地住宿场所。
王小明到楼上地办公室时,却发现二伯王求竟然在练毛笔字,他倒有这份闲情逸致,也不管下面的人忙得不可开交。
“二伯,练字呢。”
“小明!”王求听到王小明地声音,马上放下了毛笔,“你不说过嘛,当老总的人只要抓总就行了,什么事都要亲历亲为,那到最后什么事也干不好。”
“这倒也是,二伯,薯片加工设备的事问得怎么样了?我这次来就是为了这件事,如果可以,我想去京城一趟。”王小明道。
——
第一百一十三章 彩电
“看来不去北京这件事也没办法搞成,光是打电话发电报好像没有,人家根本就不理咱们。[]”王求说道,他按王小明的交待给北京北冰洋食品公司打了电话也发了电话,可是电话没有人接,电报没有回音,都一个多星期了,可是连个准信也没有。
“你这里有北冰洋食品公司的地址吗?”王小明问道,这是国内的公司,如果有可能,尽量不要去找肯德基。
“你没有么?”王求诧异的道,北冰洋食品公司可是王小明告诉自己的,没想到现在他竟然对方的地址也不知道。
“这是他们的地址和电话。”王求拿出一个记事本,从上面撕一页纸来。
“你今天派个人给我去买张飞机票,明天我就走。”王小明道,现在时间就是金钱,离过年也就一个月的时间,能赶在春节前把机械设备拉回来安装调试完毕吗?
“这么快,明天我们还有批货到呢,我可走不开。”王求道。
“这次去北京不需要你陪我去,我一个人去就可以。”王小明道。
“你一个人去能买到飞机票吗?现在坐飞机得身份证,你好像还没有办吧?”王求说道,八四年的时候我国就实行了居民身份证制度,为年满16岁的公民提供居民身份证,可是现在王小明才九岁。
“没关系,我带了户口薄过来。”王小明道。
“这样也不行,你一个人去太危险也不方便,我还是派个人跟你一起去吧,你大舅朗平怎么样?”王求说道。
陈郎平的能力只有一般,但是他是王小明的亲舅舅,跟王小明去北京至少会全心全意的照顾他。
“那他在这里的事呢?”王小明说道。
“开票的事随便谁都可以干。我只要在下午的时候去核对一下货款就行,要是你舅舅在这里,我每个星期才核对一次。”王求说道,亲戚之间做事就是相互之间值得信任。
“那好吧,买明天最早地航班,如果今天晚上有那最好。”王小明说道。
“行,我马上安排人去办。”王求说道。
王小明又跟二伯商量好钱的转汇事宜,这次如果能得到信息。那马上就得安排汇款,不管是人民币还是美元都得提前准备好。
虽然省城有到北京的航线,但是晚上却没有航班。只买到明天早上的。而王小明也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可以好好看看小小电器商行的账本,他这个后台老板还是在今年暑假的时候查过账呢。
“小明。现在我们的现金可是越来越多,你除了在家里办那个食品厂之外还有二百多万地现金,你想过用来做什么事没有?”王求的账目还是很清楚的,王小明在小小电器商行请地人专业的会计师,王求负责钱款。两方面能对得上数就行,这倒并不是因为王小明不相信二伯。而是王求根本就不会做账,对财务一窍不通,当然,这也能预防贪污盗窃。
“有钱还没地方使?二伯,这些钱是不是商行时里不需要运用地资金?”王小明笑着道,每一年发生什么样的事他并不清楚,但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绝对不会忘记,明年将出现一股全国性的抢购风,王小明记得正是自己十岁的时候,父母不管是买盐还是肥皂、洗衣粉那都是一担一担地往家里挑。好像家里的钱用不完似地。
一九八八年的七月二十八日。国家决定对十几种名烟名酒的市场价格放开,从这一天开始。全国各大中城市的百货公司和烟酒部门出现了抢购名烟名酒的风潮。而进入八月份上,社会上盛传九月一日全面涨价的“小道消息”,火柴、肥皂、洗衣粉、盐等商品马上成为热门货,到了八月中旬,这股抢购狂潮席卷全国。一直到八月底的最后两天,因为物价根本就没有出现涨价的趋势,这股抢购风才自然平息。
王小明并不想参与到这场可以投机取巧的商品销售中去,事实上如果有可能,他很愿意阻止这样的人为造成地投机风波。要知道在王小明地记忆里,自从八八年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之下,自家差不多十年没有买盐。这是一场悲局,一个消息闭塞地社会才会产生的悲局。
至于后年,众所周知,中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事件,这一年王小明决定龟息,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哪里也不用,好好赚钱,让人民心甘情愿的付钱买货,那才是真正的赚钱。
“当然,这些钱还不包括我给你准备的二百万专用资金。”王求说道。
“看来这两年我们确实赚了不少钱,这二百万用来进彩色电视机,记住,只进不出,多租几个仓库,要能放五千台至一万台彩电电视机。”王小明说道。
“囤积彩电?什么时候才出货?”王求说道,囤积彩电可是相当危险的一件事,彩电不比其他商品,随时都有可能会跌价和被新产品替代的可能。
“后年吧,后年我们的收录机销量会慢慢降下来,到时咱们就改卖彩电,那时的利润可比收录机要高得多。”王小明微笑道。
“你怎么能肯定后年彩电一定好卖,如果不好卖呢?何况现在想囤积彩电也不是那么容易的,现在市场上的彩电非常走俏,进口的基本上在柜台上摆不住,国产的还稍微好一些,但是以后能不能好销还是未知数。”王求说道,他在管理小小电器商行以来,对电器的销售积累了很多经验。
“推断出来的,你想想看,现在的彩电是不是非常紧俏?我国的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会不会越来越好?可是据我所知,彩电的生产却还没有大规模的提高,可以预计,一二年后,在彩电生产规模没有大幅度提高之前,彩电会越来越紧俏,越来越紧俏,直到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天价或是有大量的彩电进入市场。”王小明分析着道,他的分析是根据结果来的,所以不管如何,那是相当的有道理,说得掌握小小电器商行快四年的王求也是连连点头。
“但是我们进货也很困难啊。”王求说道。
“拿着现金,开着卡车在彩电厂等货,而且可以给回扣给彩电厂的供销科,我们只要货,有货就有钱。另外进口彩电如果有机会也可以存一批,反正我们的这笔钱存在银行也没多少利息,不如用来进货。”王小明说道。
“就像跟现在的燕舞收录机一样?”王求笑道,他对王小明的经商头脑那是相当佩服的,随便搞一个生意,一年下来就能有上百万的利润,现在发行了百元钞票跟五十元钞票还好些,要是放在以前,一百万人民币得有一千扎。
“对,就像现在这样,你想想,如果我们现在没有收录机,那这个生意还怎么能做下去?彩电至少要明年下半年才能在门面上摆放,而且手头上至少得有五千台以上才可以。”王小明说道。
“好,我尽量把这些钱全部用来进货。”王求说道,既然王小明已经下定了决心,那王求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他自己都不怕,何况这钱并不是自己的,自己担心什么?
第二天一早,王小明跟陈郎平早早就到了省城机场,在机场等候了两个小时之后上了去京城的飞机,二个小时之后飞机到达北京首都机场。
“大舅,我们应该是三塘镇第一个坐飞机的吧?就算你有恐高症也至于连走路都走不动了吧?”王小明拉着一个带轮子的皮箱,而陈郎平背着一个黄色的军用包,却连脚都挪不动,他有恐高症,上了飞机才知道,在飞机上吐得天昏地暗,自从飞机升空之后那两个小时就没停过。
“你这个臭小子,我都走不动了也不想着来扶我一把。”陈朗平这辈子很少坐车,坐飞机也是头一遭,他下飞机之后还能站着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那行,我这个当外甥的就来扶你一把,但是回去之后你得跟我妈说,这次要不是我,你连机场都走不出。”王小明等着陈郎平走近,让他把手搭在自己的肩膀上。
“行,我就说你一到北京就想溜走,要不是我叫你,你早跑得无影无踪了。”陈朗平到省城之后,说话跟谈吐都有了明显提高,再也不是那个只是闷声做事的石匠了。
“我先送你去宾馆休息一下,如果下午你能恢复过咱们就先去北冰洋食品公司,如果不行,咱们就明天去。”王小明说道。
“不用休息,你的正事要紧,我们现在就去那个什么洋食品公司吧?”陈朗平道,这次来北京,他的任务就是照顾王小明,可是没想到,这才刚到北京,就得王小明照顾自己了。
“那不行,你这个样子如果去谈事,那不显得我们是乡里人进城吗?”王小明说道,咱们得拿出一点气魄来,今天休息,晚上我们先去买几套衣服,明天再去谈事。
北京王小明还是第一次来,但是就算他是第一次来,但是他也没有觉得北京人比自己有优越感,甚至王小明觉得,现在看到的一切都让他觉得很土,土得掉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