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郭品神掌伤施奇
却说杨剑辉暗暗藏身在这座府宅内最高的一座楼阁之上。约莫等了快两个时辰仍不见那两名黑衣人出现。
这时天空已经升起了一轮弯月,满天的星星在天空闪烁,地上的白雪在月色下显得更加银白了!府宅内宫灯无数,守卫森严。巡夜将士十数人一队在府内四处走动,几乎每一座楼阁内的每一层楼上都有士卒守卫。
杨剑辉藏在楼顶上又等了片刻,仍不见那两名黑衣人出现,乃自思曰:“那两名黑衣人或许并不是前来行刺大金主将的那位壮士,或许只是两名飞贼亦未可知。在这京城重地,三教九流的江湖人士不计其数,偶尔出现一两名武功高强的飞贼也是可能的。与其在这里傻等还不如先去寻点东西来吃,自己已经大半天没吃东西了!”
这样一想,杨剑辉便施展轻功,来到后院火工房。
这时因天色已经大黑,而他又是金人打扮。杨剑辉进入火工房,跟本就没有人在意。对于这些火工来说,杨剑辉在火工房的出现根本就是可有可无的。
杨剑辉在火房内转了一圈,看见左侧的角落里有几只烤羊,便从桌上拿起一把割刀割下一块烤羊肉大吃起来。
厨工们虽然看见杨剑辉在偷吃烤羊肉,但就象是司空见贯一样,并没有人过来阻止,相反还有一名厨工给他拿来了一碗调味浆。
杨剑辉在厨房内用餐之后,便施展轻功从这座府宅的后院跃出。打算反回城内。不想才刚刚掠过两座楼阁,只见两个黑影从眼前忽地一愰就不见了。观这二人的轻功,与方才碰见的那两名飞贼相似。杨剑辉便也急忙施展轻功跃到一座屋顶上。四下里一看,只见那两个黑影如同两只夜莺般的落在不远处的一座楼阁之上。其身法之快不亚于江湖上的一流好手。但见那两个黑影只在那座楼顶上停顿了片刻,便又是两三个起落就跃开了。
杨剑辉急忙施展轻功紧跟过去。只见那两名黑衣人落在前面的一座楼顶之上,二人身体同时倒转,脑袋朝下,使一招“长蛇盘柱”就进入了这座楼阁之内。
杨剑辉紧跟在这两名黑衣人的身后,见这两名黑衣人隐身到那座楼阁内之后。便急忙飞身跃到对面的一座楼顶上暗暗观察。
只见那两名黑衣人进楼之后,二人手中忽然间就多了一柄宝剑。二人一个向左,一个向右。在三楼绕了一圈似乎没有什么发现。又急忙下到二楼。只见一人右手持剑,背贴在墙壁上轻轻的从左往右而行,每到一间房前便用手指擢破窗户纸暗窥房内。
只见这名黑衣人窥到第三间房时,忽然就将身子往下一蹲。举目四望。将四周看了一片遍之后才又起身用宝剑拨开门闩。侧身进入了房中。
这名黑衣人才刚刚进房,只见另一名黑人又从左边绕了过来。
杨剑辉就蹲在对面的楼顶上暗暗的观察着这两名黑衣人的行动。忽然间,只听见从那间房内传出数声兵器的撞击声,紧跟着就见那名黑衣人的躯体从房内撞破窗子飞了出来,重重的跌落在院落里。一手持剑,一手按压胸前,并张口就喷了一口鲜血、受伤非轻。然后就传来了“抓刺客!抓刺客!”的叫喊声。
这时只见另一名黑衣人从二楼跃将下去,扶起那名从窗口撞出来的黑衣人急忙往左边的巷道里跑去。数十名金兵在后面整追不舍。其中有一名金兵头领武功不弱。在那两名黑衣人跃墙而出的同时,也紧跟着跃出了墙外。
杨剑辉在楼顶上看着那两名黑衣人一跃出墙外便往南边的巷子里急急而逃。又见后面追兵甚急。且那数十名追兵中也有几名武功高强的好手。估计那两名黑衣人若无人帮忙定然逃不出这些金兵的追击。杨剑辉便施展轻功,几个起落就跃到了南边那条小巷子的拐角处。只片克功夫,便见那两名黑衣相互搀扶着跑了过来。
杨剑辉忙曰:“二位壮士快往左边的巷子里去,后面的追兵吾自当之!”
这两名黑衣人见杨剑辉忽然间出现在前方拐角处,先是一惊,后又听杨剑辉说完此话,便曰:“多谢壮士相救!后会有期!”话罢便互相搀扶着往左边的巷道里飞奔而去。
那两名黑衣人刚刚隐入左边的巷道里,后面的金兵就赶到了杨剑辉的面前。
杨剑辉左手持剑,挡住前面数十名金兵。
为首的那名金兵见杨剑辉身着金军衣装、乃上前问曰:“方才有两名黑衣人逃到此处,汝可曾见着?那二人是往那边去了?”
杨剑辉以手指右边的巷道曰:“方才吾见两名黑衣人往右边的巷道里去了!”
那为首之人听杨剑辉说完,便号令众人往右边的巷道里赶去!
待那数十名金兵消失在右边的巷道里后,杨剑辉便施展独门轻功“鹤纵九天”往左边的巷道里快步赶去,赶了一程却没有赶上那两名黑衣人。乃暗思曰:“此二人果然武功了得,其一人身受重伤,而另一人却能搀扶其人健步如飞,只片刻功夫就跑得不见了踪迹!当真厉害!只可惜吾不能与此二人结识,吾若能结识此二人乃是此次刘府之行的一大幸事。”
杨剑辉一边往回赶去一边在头脑中思索方才那二位黑衣人的事,不知不觉的就来到了午门外。抬头往城楼上看去,但见一遍银白,城楼上的宋兵仿佛已经融入了这场大雪之中。有多少将士在如此寒冷的天气里冒雪守城以防金兵的偷袭。看到此情此景,杨剑辉心内突然间感到一丝悲愤,一丝罔然!乃思之曰:大好河山被金兵铁蹄践踏,数十万百姓流离失所、难道真是吾大宋无人乎?难道真是吾大宋挡不住金人的铁蹄?可现在放眼望去,数万将士冒雪守城,不愄寒冷、此皆朝廷之忠志之士也。方才那二位壮士舍命前往金军中行刺,亦可称之为吾大宋之勇士。有臣民如此,而朝廷却被金人如此欺凌,当真是朝廷不堪,奸人当道,天子失政!
杨剑辉正思间,忽见一个黑影从左边的墙角处闪出,上前拱手曰:“方才多谢恩公相助,吾二人才得逃脱,不然吾二人定遭金兵毒手。敢问恩公贵姓大名?日后吾二人定当报答恩公的救命之恩?”
杨剑辉闻言,亦拱手曰:“将士言重了!在下对壮士的义举十分佩服,倘若吾朝人人如壮士这般,恐怕金人也不敢在吾大宋如此放肆了!敢问壮士贵姓高名?”
那黑衣人曰:“承蒙恩公抬爱,吾二人乃是孟州五行门下弟子。吾乃穿云剑尹万通,这位受伤者乃是吾师兄施奇!”
杨剑辉曰:“莫不是江湖上号称鸣雷剑的大侠施奇乎?”
尹万通曰:“正是!鸣雷剑不敢当,只是江湖上的朋友给吾五行门面子罢了!且问恩公贵姓大名?如何称呼?”
杨剑辉曰:“恩公不敢当,只是路见不平出手相助而矣!在下杨剑辉,青州人氏!”
杨剑辉话一说完,施奇忙问曰:“恩公莫不是青州杨氏武林世家的大公子杨剑辉乎?”
辉曰:“正是!”
奇曰:“如此说来,壮士一家乃是吾再生父母,此生奇愿做牛做马报效恩公!”
杨剑辉闻言大惊,问曰:“施大哥何出此言?”
奇曰:“数月前金人在青州摆擂,吾师弟马老五死在擂台之上,吾欲为其报仇,亦前往青州打擂。当时吾在擂台上落败,本应死在那金人之手,是一少年侠士跃上擂台将吾救下。当时吾亦不知那少年侠士是何许人也,后来经过多方打听方知那人正是青州杨氏武林世家的二公子杨剑杰是也!
那日汝弟在擂台上救吾一命,不想今日汝又救吾一命。吾与汝家当真是缘分非浅!”话罢,又咳嗽一声吐出一口鲜血!
不远处已有数十名金兵手举火把搜索而来!杨剑辉乃谓尹施二人曰:“吾等还是先反回城中,以避金兵。未审二位大哥意下如何?”
尹万通曰:“恩公所言甚是,只是城墙如此之高,又是深夜,吾等如何入城?”
辉曰:“此事二位大哥勿须担心!”话罢,便走到城墙脚下,大叫曰:“孙将军!且放落绳下来!”
未久,但见一条粗大的绳索从城楼上扔了下来。但见杨剑辉左手持剑,右手攀绳,双脚在墙上一点,便跃到了城楼上。尹万通见杨剑辉上如此高的城楼,只双足一点便跃了上去。心内暗暗佩服杨剑辉的轻功了得。而自己亦不该自弱,乃将师兄背在背上,双手握绳,施展轻功也是双足在墙上一点,也跃上了城楼!
杨剑辉见尹施二人亦上到了城楼上,乃上前问曰:“施大哥伤势如何?”
施奇曰:“吾在房中被那金人打中一掌,不想那一掌如此厉害,只怕是吾命不能久也!”话罢又吐鲜血一口。(未完待续。。)
第七十六章 孙能力荐杨剑辉
施奇曰:“吾在房中被那金人打中一掌,不想那一掌如此厉害,只怕是吾命不能久也!”话罢又吐鲜血一口。
尹万通在傍,见师兄受如此重伤,乃曰:“想不到那金人如此厉害,竟能一掌就将吾师打成如此重伤!”
施奇曰:“那金人的武功着实非比寻常,当时吾进入那金人的房中,本想一剑将那金人刺死。谁知,那金人剑未出鞘,吾手中的宝剑尚未碰到那金人的一根毫毛,却被那金人一掌拍在桌子上,那桌子便横空向吾飞来,正好打中吾前胸,若是那一掌直接打在吾身上,只怕是吾早就归西了,那人的掌法好生厉害!”
杨剑辉曰:“施大哥是否知道那金人的来历?”
施奇曰:“未知,吾本想潜入那房中刺杀完颜宗旺,逼迫那金人退军。殊不知那房中却有一位如此厉害的高手在内!此人的武艺当真堪称天下无敌,只怕是吾大宋没有一人能与那人匹敌了!”话罢又是咳嗽不止。
时城楼守将孙能在傍,闻施奇之言,乃曰:“敢问壮士贵姓大名,如何称呼?”
杨剑辉忙曰:“此二人乃是孟州五行门下第子,这位是穿云剑尹万通,这位乃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鸣雷剑施奇!”
孙能曰:“原来是施大侠在此,在下失敬!吾久闻江湖上传言鸣雷剑武功高强,按常理论之,凭鸣雷剑的武功虽然刺杀完颜宗旺失败,但于营中全身而退应是易事!但能一掌就将江湖上号称鸣雷剑的施大哥打成重伤。想必那人定是完颜宗旺的帐前护卫天星剑郭品无疑!”
杨剑辉闻言惊问曰:“孙将军怎会知道打伤施大哥的人是天星剑郭品?”
孙能曰:“月前有两位金使来吾大宋议和,其中有一位就是天星剑郭品!那郭品当日在午门与宫中第一高手蒋杰比武,想那蒋杰的功夫何等厉害。却想不到那蒋杰也败在郭品的手下!依理度之,在金营中,能一掌就将鸣雷剑打成重伤的人定是那郭品无疑。若换作它人,即便武功高强也未必能将鸣雷剑打成如此重伤!”
杨剑辉曰:“孙将军所言甚是!施大哥就是伤在那郭品的铁罗掌之下。吾曾在青州与那郭品有过一面之缘,当日吾亦差点死在那郭品的神掌之下!那郭品使一把无坚不催的神剑,能削金断玉,且武功高强。掌力雄厚,非一般的高手可比,是真正的天下无敌!只怕是普天之下无一人能与其匹敌了。日后若遇见此人一定要多加小心才是。切不可硬拼!”杨剑辉话一说完,只见施奇又是张口喷出一股鲜血!
尹万通忙曰:“敢问孙将军,军中可有良医?”
孙能曰:“若问良医,吾闻东城医馆内有一老郎中。姓冷名仁、在开封已行医四十余年。医病有妙手回春之能。此人堪称京中第一神医!”
尹万通听孙能话一说完,急忙谓杨孙二人曰:“后会有期!”话罢急忙背起施奇往东城医馆而去。
杨剑辉见尹施二人走后,乃谓孙能曰:“吾此次出城多谢将军相助,告辞!”话罢转身而走!
孙能见杨剑辉上城时显露的轻功,乃料定杨剑辉武功不弱,时见杨剑辉欲走,急止之,曰:“杨兄弟且慢。可否听吾一言?”
杨剑辉止步转身曰:“孙将军有话请讲!”
孙能曰:“吾观杨兄弟武功不弱,杨兄弟若想博取功名。在下愿为杨兄弟引见!”
辉曰:“孙将军美意在下心领,吾乃四海漂泊之人,无意于官场久矣!告辞!”
能曰:“若如此杨兄弟空负一身好武艺,方今正是朝廷用人之时,又逢金军大举南侵。吾辈英雄正当征战沙场,死亦无憾!未知杨兄弟何故不愿为国效力?况古人有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杨兄弟正当少年,若能博取功名上为国家效力,下为万民作主岂不妙哉?”
辉曰:“孙将军言之有理,若朝廷人人如孙将军这般,金人又岂敢侵吾大宋半寸山河!吾正欲为朝廷效力,方才之言乃儿戏也!”
能闻言大喜,遂曰:“杨兄弟可见城内朝廷告示乎?枢密院克日将在南营教场考武选拨人才,凭杨兄弟的武功定能高居榜首。”
辉曰:“吾出城时已看过朝廷告示了,多谢将军美意,告辞!”话罢,转身离去!
杨剑辉从城楼上下来,取回自己的宝马便往安府而来。回到安府已是午夜,一阵寒风吹过、杨剑辉在马上打了个冷战。放眼望去,但见安府上下宫灯无数,星星点点。此时杨剑辉才想起自已己经是安府的姑爷了。而此次去刘府寻人却是未能如愿,乃思之曰:当日在青州雷世伯将其爱女托付与吾,似有将爱女托付终身之意。吾既已答应雷世伯要照顾好雷姑娘,又怎能和别的女子成亲?若如此,岂不是对不起对自已有救命之恩的雷世伯吗?但若是将安姑娘放弃,安姑娘乃是名门闺秀,又怎好在世为人。况安姑娘已与自已有成亲之事实。
杨剑辉心内十分矛盾,进也不是,退亦不可。正坐在马上沉思,只见安府的大门突然间就打开了。
杨剑辉抬头一看,只见小姐与妙菊二人出现在大门口!
妙菊轻移莲步走到杨剑辉跟前,轻轻一揖,曰:“姑老爷,小姐已等汝多时了!”
杨剑辉便从马背上跳下来,向府内走去。
小姐见杨剑辉从马背上跳将下来,亦快步上前,欲拉杨剑辉的手臂。
杨剑辉见小姐对自己过于亲密,乃侧身避开,欠身曰:“小姐!”欲言又止。
小姐乃是聪明之人,见杨剑辉如此便不再伸手,只曰:“夫君有何要事?未知办成与否?”
杨剑辉见小姐双目含泪,对自已一片真城,乃曰:“且先进屋再言!”
小姐闻言便将杨剑辉带进自己房间,又令妙菊自己回房休息去了。
杨剑辉见妙菊走开后,便与小姐单独在房内。二人虽已结成夫妻,但此时却是相对无言。静坐了片刻,杨剑辉便起身长揖,曰:“小姐乃是名门闺秀,吾乃江湖散人,小姐受吾之累非浅!”
却说小姐从在那城南破庙内见到杨剑辉之日起,见杨剑辉是一疯子,又遭父亲逼婚,整个人一直处在悲痛之中。虽与杨剑辉已经结成夫妻,但并没有正眼看过杨剑辉一眼。直到昨日闻妙菊言杨剑辉已经恢复了神志,小姐才冲冲在马厩傍与剑辉会了一面。只因杨剑辉来去冲冲,小姐见杨剑辉在马背上英姿飒爽,虎虎生威,心内已经默然的接受了杨剑辉。而此时与杨剑辉在房内独处,又见杨剑辉知书答理,一表人才,心内更是欢喜。此时闻杨剑辉之言遂曰:“夫君勿须如此,即便夫君没有恢复神志,吾亦愿与夫君共渡此生,矢志不移。夫君言重了!”
杨剑辉闻言,心内愈是不安,乃曰:“吾……吾只怕是日后有负小姐,难以报答小姐今日的相救之恩!若不是遇见小姐,恐怕吾还是一个在那破庙内乞讨的疯子!”(未完待续。。)
第七十七章 郭球献计退援兵(1)
小姐闻杨剑辉之言,心内亦是伤感。遂问曰:“吾与夫君既已结成夫妻,只要吾二人真心相待,吾不负夫君,夫君又怎能有负容儿?莫不是夫君嫌弃容儿乎?”
辉曰:“小姐冰清玉洁,出身名门。吾乃一介江湖散人,四海漂泊,岂有嫌弃小姐之理!只是……”
“只是如何?”小姐问曰。
辉曰:“只是……只是此事说来话长。”
小姐闻言默默,眼中更显幽伤。遂曰:“莫不是夫君已有妻室了?”
杨剑辉见小姐幽伤的眼神,心内更是不忍,遂将自己的身世与小姐说了一遍,只是将雷大海托其照顾雷若云的事说成是雷大海已将若云姑娘许配与自已了,且自已也已经答应了雷世伯,并承诺要照顾好雷姑娘一生一世!
小姐听完,遂问曰:“夫君昨日就是去刘大人府上寻找雷姑娘去了?”
辉曰:“正是!”
小姐曰:“刘大人已经殉国,其府邸已被金人所占,而夫君与雷姑娘又素未谋面,人海茫茫,试问夫君如何寻找雷姑娘的下落?倘若雷姑娘已不在人世夫君又当如何?”
辉曰:“雷世伯对吾有再生之恩,吾既已答应雷世伯要照顾好雷姑娘一生一世,在没有打听到雷姑娘的下落之前吾誓不成婚!”
小姐闻杨剑辉之言语气坚定,知杨剑辉的决心不可动摇,遂又问曰:“倘若雷姑娘已不在人世。夫君又当如何?”
辉曰:“此事决不可能,雷姑娘定在人世!吾昨日在北营虽未找到雷姑娘,但已打听到雷姑娘是被人救走了!”
小姐知杨剑辉的决心不能动摇。乃随手从书桌内拿出先前为杨剑辉收藏的一块汗巾手帕与一枚玉戒,问曰:“夫君既已与雷姑娘有婚约在先,又与雷姑娘素未谋面,未知此块手帕又是何人所送?吾观送此块手帕与夫君之人,对夫君亦是一片真心。”
辉曰:“此枚玉戒乃是雷世伯之遗物,日后若能与雷姑娘相见。此枚玉戒当送还与雷姑娘。此块手帕乃是一位姑娘所赠。”
小姐见手帕是上等丝绸所做,又见手帕上绣有两只鸳鸯。遂又问曰:“未知是哪位姑娘所赠?若夫君信得过容儿,还请夫君对容儿言明此事。”
杨剑辉遂将这块手帕汗巾的来历与小姐说了一遍。小姐见杨剑辉乃是诚实之人,遂不再多言。忽然起身。但见烛光已残,遂曰:“夫君已劳累了一整天,请早点安歇!为妻侍候夫君更衣!”话罢,便走上前去欲为杨剑辉解衣宽带。
杨剑辉急止之曰:“小姐既知吾与雷姑娘之事。又何必还要如此?”
小姐曰:“吾与夫君的婚事已成事实。京城中人人人皆知,若夫君嫌弃容儿,容儿愿死于夫君眼前!”话罢,遂拨剑欲自刎。
杨剑辉急止之曰:“小姐乃天资佳人,何必为吾这四海漂泊之人而轻生?况日后吾若是寻见雷姑娘,吾亦不知将小姐置于何地!”
小姐曰:“夫君勿须担心此事,若夫君日后真能寻见雷姑娘,容儿甘愿做小。容儿此生只愿与夫君不离不弃,相守到老足矣!”
杨剑辉闻言大惊。未曾想到安小姐如此刚烈,宁愿做小亦不愿另嫁。遂曰:“小姐乃千金之躯,怎能做小,且容吾三思!”
小姐曰:“夫君乃是当世英雄,日后三妻四妾亦未可知。容儿此生只愿伴随在夫君左右,终身侍候夫君!”话罢,双目含泪,等待杨剑辉回话!
杨剑辉乃是性情中人,见小姐如此,心内已有几分不安。又见小姐对自己一遍真诚,遂曰:“此事关系小姐终身,且容吾先找到雷姑娘再言,还望小姐成全!”
小姐从杨剑辉的言语中已经知道杨剑辉乃是一位义溥云天的汉子,言出必行。既与雷姑娘有婚约在先,那就只能如此了!遂曰:“夫君以大义为先,容儿怎敢不从!”
辉曰:“小姐深明大义,堪称女中豪杰!只是此事着实难为小姐了!”
小姐曰:“而今举国上下,民不聊生,三十万金兵已将吾京城围困了十数日。雷姑娘能从金人的铁蹄下逃生,实属不易!只是夫君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寻见雷姑娘?难道真的要容儿韶华逝尽才能与夫君相伴乎!”
辉曰:“此事吾亦不知,但做到问心无愧便是。”
小姐曰:“夫君能做到对雷姑娘问心无愧,难道就不能对容儿问心无愧乎?况容儿与夫君已经拜堂成亲,天地为证!倘若夫君一生一世再也寻不见雷姑娘,岂不是终身不娶乎?吾意,吾夫妻二人可以三年为期,若三年内夫君找到了雷姑娘,吾便为妾,若三年内夫君寻不见雷姑娘,吾二人即为结发夫妻!若何?”
小姐话罢,含情默默的看着杨剑辉!
杨剑辉抗拒不住小姐的情感,遂曰:“如此甚好!就依小姐之言!”……
二人聊到深夜,方才各自回房安歇去了。
次日,云破天开,彤云尽走,但天气仍是异常寒冷。举国上下茫茫一遍银白。
却说三十万金兵已将京城围困了十数日,只因前几日天降大雪,两国暂停交兵。天气一旦放晴,城内城外幕地腾起一遍杀气。
大元帅完颜宗旺与完颜宗弼二人见云破天开,天气复晴,遂下令升中军大帐议事准备攻城!
少倾,数十员先锋大将与参军等人齐集与中军大帐内。
完颜宗弼起身走下阶首,谓诸将曰:“而今天气复晴,攻城时机已到!愿诸位将军尽快攻入城中,擒拿大宋两宫皇上。克日进兵!”话罢,又问曰:“未知众位将军有何破城良策?”
军师郭球曰:“此乃大宋之京城重地,城防坚固,况城中仍有数万精兵把守,且宋室已任用名将李纲守城。吾闻李纲于数日内已于城中又招得三万余将士,协同守城,又令淮南与京西两路兵马北上勤王。依愚意度之,此京城重地未可强攻。元帅须知十数日前,吾军虽攻克北城门,但吾军亦是损失不小。还望元帅勿要重蹈覆辙!”
弼曰:“军师之言是也!但未知军师有何破城良策?”
郭球略思片刻曰:“吾军已将京城围困了半月之久,城内宋室与文武百官尽皆胆寒,元帅可令一员勇将领兵佯装攻城,却又派出议和使臣前往城中议和,令宋帝遥制淮南京西两路兵马北上。然后再设法擒拿宋室二帝至军中……”郭球话未说完,完颜宗弼接拍案叫曰:“郭军师此计大妙,只是令何人入城议和,还须从长计议!”
完颜宗旺曰:“此计乃郭军师所设,吾意就令军师前往诚中议和定能成功!”
弼曰:“此言正合吾意!”商议妥当,遂令乌古仁安与金湖景二将率五万大军巳时造饭,申时攻城。
郭球遂带领副使二员前往城中议和。行至午门前,但见城楼上旌旗遍布,刀枪耀日,防守有方。心内乃暗暗佩服李纲之能!又见午门城楼上有一员大将身披黄金甲,头带紫玉冠,依在女儿墙边北望。郭球观此人妆扮,乃料此人定是守城上将!遂走到城楼下仰头大叫曰:“吾乃金使郭球,特来议和,烦请将军通报一声,放吾等三人入城!”
且说这员守城大将乃是宫中六品带刀护卫马三杰,乃是李纲知人善用,知马三杰武功高强,遂将马三杰安排在此整要城楼上守城!
时马三杰闻郭球之言,答曰:“且请稍候,容吾通报一声!”
郭球曰:“且请将军尽快通报!”
马三杰遂令一副将快马报入宫中,副将得令,奔下城楼,取快马一匹往宫中急行请令。方走片刻,忽见前方三匹骏马拖一辆青盖顶大马车急急而来。赶车之人乃是一位宫中护卫,腰挂大刀。
副将见此马车,乃知此马车是朝特使所乘,遂立与道傍让路。
忽见车窗拉开,副将举目侧望,正见乘车之人内有一人是朝廷首辅大臣枢密院事唐络。
副将遂大叫停车,上前禀曰:“唐大人!午门外有金使三人欲进城议和!敢问唐大如何处置?”
唐络闻言大喜,曰:“快与吾请进来!”(未完待续。。)
第七十八章 郭球献计退援兵(2)
且说这员守城大将乃是宫中六品带刀护卫马三杰,乃是李纲知人善用,知马三杰武功高强,遂将马三杰安排在此整要城楼上守城!
时马三杰闻郭球之言,答曰:“且请稍候,容吾通报一声!”
郭球曰:“且请将军尽快通报!”
马三杰遂令一副将快马报入宫中,副将得令,奔下城楼,取快马一匹往宫中急行请令。方走片刻,忽见前方三匹骏马拖一辆青盖顶大马车急急而来。赶车之人乃是一位宫中护卫,腰挂大刀。
副将见此马车,乃知此马车是朝特使所乘,遂立与道傍让路。
忽见车窗拉开,副将举目侧望,正见乘车之人内有一人是朝廷首辅大臣枢密院事唐络。
副将遂大叫停车,上前禀曰:“唐大人!午门外有金使三人欲进城议和!敢问唐大如何处置?”
唐络闻言大喜,曰:“快与吾请进来!”
原来数日前大宋天子集文武重臣商议退金兵之策,有言战者,有言和者,争论数日未有结果!待到今日天晴,天子恐金人进兵攻城,遂令唐络为使前往金军中议和!唐络畏惧金人如虎,本不欲往。但无耐天子点名,只得一往。故此时闻金使突至,遂大喜!乃令打开城门放金使入城!遂与金使一同反回宫中!
天子见金使前来议和,喜出望外,以为此举可退金兵!遂与唐络,张邦昌。耿南仲等主和派三人一同会金使与显庆殿。
郭球领副使二人进殿见天子并不答礼,只谈笑自诺,开口便曰:“大金来使郭球进见陛下!且问陛下何故违背壇渊之盟。不按期向吾朝交纳供奉,何也?秦凤路之显维胡三县为何迟迟不割?”
天子闻言未知何以对答!耿南仲见状遂起身答曰,供奉之事非吾朝不纳,只因数目巨大,尚未凑齐,还请贵使稍加宽限,吾朝一定按时将供奉送达泗州交纳。至于秦凤路之三县朝廷也已派出了割地使。想必定然不会有误交割之期!
郭球见天子不言,傍官答话,遂又问曰:“汝是何人?敢代天子回本使话?”
耿南仲对曰:“吾乃参知政事耿南仲是也!”
郭球又曰:“本使此次前来乃是全权代表吾大金左元帅完颜宗旺与贵国商议和约!未知贵国可否议和?”
此时天子闻言。急答曰:“吾朝愿与议和。”
郭球又曰:“既愿议和,须表明汝等之议和诚意!吾昨日闻探马来报,言汝朝已调淮南京西二处兵马共二十余万北上勤王,欲与吾军决雌雄。吾大金元帅完颜宗弼闻得这一消息。遂有言曰:若是二处兵马不退。吾军三十万铁骑将今日巳时攻城,打破城池老幼不留!若汝朝有诚意议和,可先传圣旨令二处兵马返回原地以表诚意,吾大元帅亦退兵三十里,然后汝吾两国再谈议和条约,未知陛下可否答应?”
唐络,张邦昌,耿南仲三人闻言皆不答话。天子亦知如何对答,正座在龙桌上若有所思。欲答应退兵。又恐金人言而无信。欲不答应退兵又恐三十万金兵大举攻城!一旦城破,悔之无极。正处在左右为难之际,忽闻城门急报言金军令二员先勇将乌古仁安与金湖景已率数万精兵正急攻午门!
天子与唐络等闻报大惊!郭球遂谓天子等众人曰:“想必是吾大元帅见汝朝未有议和诚意,已下令大举攻城了。而汝等君臣是和是战尚未定论。既是如此,本使留之无益,告辞!”话罢,带领二位副使转身欲走!
张邦昌见郭球欲走,急起身曰:“皇上三思!”话罢又急忙留住金使,曰:“贵使请留步,吾朝愿与议和,吾皇即刻令人传圣旨令淮南京东二路兵马返回原处,若何!”
郭球曰:“既是汝朝愿与讲和,又有诚意。那本使就不防多留一日,看汝等君臣如何行事!”话罢,又令一副使先回本部,以告之大元帅暂缓攻城。
天子与张邦昌等四闻郭球言先请大元帅退兵,心内顿喜!
天子急令唐络草拟圣旨,传令淮南京东二路兵马返回原处,勿须北上勤王!
郭球亲眼见圣旨发出,才带领随行副使反回本部!
完颜宗弼与完颜宗旺二人闻郭军师返回,急令其前往帅帐议事。
郭球遂带领随行副使前往帅帐!弼旺二人见郭球进帐面带喜色,乃料定郭军师此行定然不辱使命,心内暗自欢喜。
却说郭球进入帅帐,但见军中上将均在帐内,完颜宗弼与完颜宗旺二人斜躺在帐首的两张胡床之上。郭球遂谓二位元帅曰:“大宋君臣闻元帅攻城尽皆胆裂,皆愿与吾朝讲和。大宋天子已令淮南京东二处兵马退兵了!”
完颜宗弼曰:“吾所虑者正是此二路勤王之兵也,今此二路兵马已退,吾攻破此城如探囊取物尔。”
帐下众将闻言皆喜。完颜宗旺曰:“既是宋室愿与吾大金讲和,吾等须既刻草拟和议以达宋室!”
完颜宗旺遂令书记官草拟数条和约,其略曰:“黄河以北尽归大金所有,既刻割地与吾大金。大宋每年向大金加岁币一千万钱,金一百万两,银一千万两,绢二十万匹!五日内送到城北军中交纳。”书记官拟定和约条款。完颜宗弼读罢大笑,并令人既刻送达大宋天子。
天子得此和约,张口吐血,群臣观此和约尽皆无计。时枢密副使陈过庭出班言曰:“而今连年天灾兵祸,国库早已空虚。大金如此要索,就算是倾京城之财物亦难满足!皇上何不再派使臣与金人商议,将此和约稍加改动?”
时天子尚未答言,许翰出班奏曰:“金人狼子野心,去年占吾数镇城池,今年又来索地索财。似此吾朝早晚休矣!依臣愚见,城内尚有精兵数万,李纲大人又在城内招得民间勇士三万余人。以此计之,城内兵马不下十万余人。况京城城楼坚固,易守难攻,足矣抗拒金兵数月不成问题。皇再调淮南京东二处兵马北上勤王,又令将士坚守城楼,再令韩世忠断其粮道,金人孤军深入,粮尽必退,以此论之金人不难破也。”
天子闻言亦不知如何决断,欲想与金人为敌,又恐战败。欲要求和,又恐难满足金人之要索。是进亦难,退亦难。而朝廷文武官员或言战或言和终不能达成一致。如是天子委决不下!遂曰:“金人勇猛,倘若吾朝战败如何收场?”
蔡攸闻皇上此言乃上前奏曰:“金人三十万大军将吾京城围困半月而不攻,是不惧也。若是大金三十万大军一齐围城攻打,恐怕京城早已不堪了!是战是和愿皇上三思!”
天子闻言,更是难以委决,遂谓群臣曰:“未知哪位爱卿愿为朕分忧,代联往金军中一行,另行商议和约之事!”
众臣闻皇上此言尽皆鸦雀无声。少倾,门下待郎张叔夜上前奏曰:“臣愿往金军中一行!”
天子闻言大喜,又知张叔夜乃是能辨胆大之人。遂降旨封张叔夜为枢密使即刻前往金军中商议和约。
张叔夜遂不带副使,只身一人骑快马出午门往金军帅帐而来。行至金营,乃大呼曰:“吾乃大宋使臣张叔夜也,特来与完颜宗弼大元帅重议和约,快快与吾通报!”
却说完颜宗弼与完颜宗旺二人正在帐内饮洒作乐,忽闻宋使张叔夜致。弼旺二人遂请军师郭球商议如何会见张叔夜。
球曰:“吾料张叔夜此来定是来求大元帅重订和约,吾久闻此人胆识过人,智谋足备,未知是否当真?元帅可升中军大帐,两旁立刀斧手三十人,帐内煮沸水一锅,再令其进见,看其如何对答!”
弼曰:“郭军师之言正合吾意!”
一切准备妥当,遂传令宋使入见!
张叔夜行至中军大帐,见两边数十刀斧面带怒气,怒目而视。又见帐前煮沸水一锅,乃心内已明白完颜宗弼之用意定是以此试自已胆量!
张叔夜进入中军大帐,并不慌张,镇定自诺。见弼旺二人均面带怒色,乃上前欠身答礼,曰:“宋使张叔夜奉旨前来与大金元帅重议和约!”
完颜宗弼闻言大发雷霆,遂抄起桌上一瓦罐往地上重重一扔,那瓦罐顷刻摔得粉碎,又以手指张叔夜曰:“和约己送达汝朝,汝等只管照办便是,勿得再有它议。汝若敢再来多言,遂将汝制入门前沸水内煮死!今借汝之口传话于汝大宋天子,三日内定然要将和约所要之物准备妥当,不然攻破城池,尽皆杀绝!”(未完待续。。)
第七十九章 南大营教场考武
张叔夜见完颜宗弼态度蛮横,说话武断、不留半分余地。又久闻完颜宗弼凶残,杀人如麻。遂抱定必死决心以报皇上,仍上前争辩曰:“大元帅所订之和约过于苛刻,吾朝难以接受!况既是和约需吾朝派出使臣与贵国共同达成方可。吾观大元帅此举乃是无礼要索,根本不是和约!”
完颜宗弼闻言起身,怒目而视张叔夜。
张叔夜见完颜宗弼忽地起身,并不畏惧,亦仰头目视完颜宗弼。
完颜宗弼遂大呼曰:“快与吾将此人送入锅内煮死!”
此令一下,四名持刀大汉抢身上前,将张叔夜扛于肩上,往帐前沸水锅走去!
完颜宗弼见张叔夜仍是神态自诺,并不求饶。心内乃暗暗佩服张叔夜之胆量,遂又下令将张叔夜放回,问曰:“依汝之见,和约有何不妥?”
张叔夜曰:“既是和约就需双方共议,而不是汝一方单独订立!”
弼曰:“且问汝官居何职,能否代表汝朝天子与吾大金商议和约?”
叔夜曰:“吾官居三品,乃大宋枢密使是也!吾虽不能尽然代表吾朝天子,但吾朝天子已全然委托本使前来与汝大金商议和约之事!”
弼曰:“如要重新商议和约也未必不可,但须汝大宋天子亲自来吾军中商议和约方可。不然,先前之和约难矣更改!吾今令汝即刻返回城中,将本元帅之意说与汝朝天子。如若不来,吾将即刻攻城!”
张叔夜只得返回城中,将完颜宗弼之言上答天听!
天子闻言。亦不敢前往完颜宗弼军中,但若不去又恐金兵攻城!与群臣商议半日,尽皆无计,只得带太宰张邦昌与枢密院事唐络二人出城议和!
天子遂与张邦昌唐络二人带随从将校数十人张黄箩伞盖往午而来。时午门守将马三杰见天子欲出城议和,乃急令人飞报李纲大人。李纲正在南营招兵买马以抗金兵,忽闻天子亲自出城,乃飞马急来。于天子前谏曰:“金人狼子野心,倘若皇上此行被金人扣留军中又当如何?若皇上留在城内,即便金人攻城。臣等可率城中十数万将士登城抵抗。若皇上不听臣言,一意孤行,若金人以皇上为质,再来攻城。城必克矣!”
天子闻言默默!
侧面唐络闻言对曰:“李大人之言虽是有理。但若皇上不前往金军中商议和约,便给金人留下口实言吾朝不愿议和,遂金人正有籍口进兵攻城!”
李纲闻唐络之言,一时无言以对,只得下令打开城门,放天子一行出城。
天子与唐络张邦昌二人来到金军中,果不出李纲所料。金人就以天子与唐张二人为质索要财物,并限五日内将和约上所要之钱币如数奉上。如若不然。打破城池将尽取京城之财!
李纲,安立正。许翰等数十文武得此言息,遂前往太清宫请太上皇重新临朝,以定抗金之策。
数人行至太清宫,李纲上前奏曰:“今皇上被金人扣为人质,以此威胁吾朝,此事如何处置还请太上皇定夺!”
太上皇亦是畏惧金人之人,之所以将皇位传与皇上乃正是被金人所迫。此时闻李纲之言,乃大惊,半晌才曰:“金人何故要扣留皇上?”
安立正遂将金人扣留皇上之事由与太上皇讲了一遍。太上皇遂复出临朝,与众文武商议坑金之策。
且说太上皇复出临朝,身旁一班旧臣蔡攸,范致杰,杨幂等亦追随太上皇复出。
当日临朝,蔡攸奏曰:“金人扣留皇上,皆因李纲,许翰等抗金所致。”
太上皇本就不喜李纲,遂贬李纲为兵部侍郎,统领南营以守京城。李纲无耐,遂领旨而去。
太上皇用旧臣李秋水之言于城中搜集财物以迎奉金人,上致达官贵人之家,下致僧侣平民之户尽皆搜剐,只逼得城内百姓民不聊生……
且说李纲前往南大营,与禁军教头吕瑶,陈通,王子林三人曰:“金人攻城在即,吾等当尽快招募勇士以守城防,明日组织教场考武选拔将校!”
吕瑶,陈通,王子林三人遂令布置教场!却说这三人中,陈通乃是主和派唐络的心腹之人,其人虽然武艺高强,但能进入禁军南营为总教头亦是依靠唐络的提拨才能进入。此人早知道唐络在朝中力主与金人议和。遂对李纲的教场考武选将有所不满,但又只得按李纲的将令行事……
次日,彤云又起,城中寒冷逼人!李纲与吕瑶,陈通,王子林三人仍然大清早就来到了南大营。将教场布置已毕,李纲遂令禁军总教头吕瑶为主考官,陈通,王子林二人为副考官,参军刘利房为书记官。
是日,因布告已张贴多日,城中三教九流上万人均齐集于南大营内。其中有乘此国难当头前来顺水摸鱼者,有平民百姓不顾寒冷前来看热闹者,有武艺高强为博取功名光宗耀祖前来应考者,有武艺平平但有忠君报国之志前来为国出力者等等!
众人等到辰巳之交,但见禁军总教头吕瑶走到教场中间,高声大叫曰:“诸位请肃静,诸位请肃静!李大人有话说!”
众人闻吕瑶之言,顿时鸦雀无声,一片寂静。但见李纲信步上前,大声曰:“时值国难当头,金人鞑子围困吾京城已有半月之久,情殊可恨!汝等皆为大宋子民,理应为国家出力!上为朝廷抗金,下为博取功名!凡吾大宋子民,皆可前来参与考武!”话罢,众人一遍哗然!
待李纲入坐之后,书记官则向众人讲明考武规则,其一曰:本次考武但凭个人武艺之高下分为天地玄黄四个字号,凡进位天字号者,可位列将军、职属正五品;凡进位地字号者,可位列副将,职属从五品;凡进位玄字号者,可位列牙将,职属正六品;凡进入黄字号者,可位列教头,职属从六品。
其二曰:汝等皆是吾大宋之子民,但凡上场对阵者只可点到为止,不能出手伤人!本次考武不比刀枪,只论拳脚。
其三曰:但凡上场考武者皆要先通报姓名字号、有门派者亦要讲清楚门派之所属方可!
其四曰:但凡上场考武者皆要听三位考官之约束,如有不听者,军法无情!
其五曰:一人最多可对阵四场,四场全胜者方可进入天字号,四场三胜者进入地字号,二场胜者进入玄字号,一场胜者进入黄字号!一场皆不能胜者另作安排。
以上五条汝等定要尊从,免至后悔!书记官讲完考武之规则,则坐入书记官席。
吕瑶则宣布:“考武开始!”其话音一落,但见一名灰衣壮汉施展轻功从人群里纵上考武台,双手抱拳对书记官曰:“在下京城飞刀门蒋四刀,人称夺命飞刀的便是!”话罢又转身向台下众人拱手,脸上彰显形态自诺,作处一副傲视台下群雄之意!(未完待续。。)
第八十章 考武得数将
须臾,又有一瘦高汉子跃上台来,报曰:“在下冷静,湖州人氏,无门无派,自已之武艺乃是一异人传受,今特来为朝廷效力!”话罢,又向蒋四刀拱手,曰:“蒋大侠请!”
蒋四刀只是稍加还礼便使一招上步冲拳击向冷静左肩,冷静便将左脚一起,向右一侧身,右手握拳使一招查拳里的“弓步冲打”打向蒋四刀左腹。二人会此一招,蒋四刀见冷静使的拳法乃是再平常不过的查拳,便料定冷静拳法一般,非自已对手。乃暗思曰:“此人武艺平平,不如来个杀鸡敬猴,将此人打伤,也好让台下众人知吾飞刀门的厉害!”正思间,二人又拆了**招,此时又见冷静使一招野马蹬蹄攻向自己前胸。蒋四刀便将身体一则,瞧准冷静下腹空门不守时,便使出飞刀门的绝技“追魂掌‘一掌击中冷静下腹。但见冷静怪叫一声,摔下台来,张口吐血!
吕瑶见蒋四刀下手太狼,有违考武法令,乃起身怒曰:“此次考武乃旨在为吾朝选拔将士,不可出手伤人!”
蒋四刀却意在博取功名,遂闻言对曰:“比武难以不失手,还请大人见谅!”
此时陈通在台上见吕瑶面带怒色,遂谓吕瑶曰:“你吾皆是习武之人,只要动武比式,就难免失手,吾等既为考官,只为朝廷选拔将才。若是大人不让前来应考者使出真功夫,又怎能为朝廷选出武艺高强的将才来!”
王子林亦曰:“考场上拳脚无眼。略有伤害难以避免!”
吕瑶闻二位副考之言遂沉默不语!但听见书记官大一声曰:“第一场飞刀门蒋四刀胜!”
蒋四刀闻书记官之报心内大喜,自以为天下无敌,又凭飞刀门在京城的威望。蒋四刀相信台下众人方才见自已露了那一手绝招,定是无人再敢上台。乃转身向台下众人拱手以表谦虚!面上乃是兴意盎然!
蒋四刀在台上稍等片刻,见无人上台,心内暗喜,以为必进天字号,可得位居正五品大官。片刻,仍是无人上台。又闻书记官大声曰:“飞刀门蒋四刀技压群雄,进位天字号!”
蒋四刀闻言大喜,便将双袖一摆。径往天字号坐次而去。就在这时,只见一人大声叫曰:“且慢,汝只胜了一场就敢前往天字号坐次!岂不是得来太易?”
蒋四刀闻言转身,但见一人身穿紫袍。面如狼形。皮青面黄相貌奇丑。乃上前拱手曰:“敢问壮士贵姓大名,江湖上如何称呼?”
这人转身先向台下众人抱拳,乃曰:“在下开封府庆大镖局教头关百山是也!”
书记官便记下关百山名号,便宣布考武开始!
但见蒋四刀飞身一跃,双足一齐赐向关百山面门。蒋四刀使出的这一招亦是京城飞刀门的成名绝技,叫做:“一翅剪云!”众人见蒋四刀使出这手招式,无不佩服蒋四刀之武艺!
只见关百山见蒋四刀纵身来击,并不慌张。只是将身体往左一斜便将蒋四刀的这一招一翅剪云如数破解!随后又出一招银蛇吐信直击蒋四刀后背。蒋四刀急忙转身壁让。但说时快,那时迟。关百山使出的这一招银蛇吐信乃是开封庆大镖局的三大成名绝技之一,在江湖上堪称上乘拳法。须知开封庆大镖局乃是中原北方五大镖局之一,其总镖头上官留声被江湖上称做“毒手判官”!走遍中原南北少遇敌手。关百山又是庆大镖局的第一教头,其出手之快难以言喻!此时出手,又是后发先至,乃是趁蒋四刀使出这招一翅剪云的惯性力而发,待到蒋四刀觉察到身后的拳风时,已是为时已晚,根本来不及躲避。
尽管如此,但蒋四刀亦属高手之列,明知关百山的这一拳自已躲避不了,但还是暗提内功,向左避让。就在这一瞬间,关百山的这一记重拳便重重的落在了蒋四刀的后背上,将蒋四刀一拳便打到台下。台下众人见关百山只一招就将蒋四刀打败,尽皆惊嚇!
书记官亦大声曰:“第二场关百山胜!”
关百山在台上站立片刻,硬是无人敢再上台与关百山交手!书记官则宣布关百山进天字号位,官居正五品……
考武待到申时,己又有三十余人上台考武、但凭武艺优劣,进位天字号者又有三人,分别是郑得寿,黄三虎与唐宗奇三人。其余人等尽皆进入地玄黄三个字号。当下林是问正在台上已经连胜了两人,又等了片刻,仍是无人上台挑战。且说这林是问乃是广西百山镇黑虎寨寨主,在少林寺练得一身罗汉功,甚是历害。其人在广西一带堪称无敌,乃是武林中少有的高手!
是时,书记官见林是问已经连胜两人,时下又近天晚,乃在台上大声曰:“林是问已连胜两人,若无人上台与林是问对阵,本书记官则宣布林是问亦进入天字号位,今日考武也即将结束。”
书记官话罢,但见一人背一宝剑施展轻功飞身而来,大呼曰:“且慢,待吾前来切磋武艺!”此人纵到台上,对书记官曰:“在下杨剑辉,青州人氏!”
书记官见杨剑辉身着锦衣,头戴束发冠,形态俊俊朗,又背宝剑,乃曰:“此次教场考武只论拳脚,不动兵器!”
辉曰:“在下谨噂大人吩咐!”话罢又转身向台下众人施礼。最后才向林是问施礼。林是问亦欠身答礼。书记官见二人准备妥当,乃大声曰:“考武开始!”
林是问年近中旬,武德甚好。先前两人与其对阵虽那两人战败,但林是问并未出重手伤人!此时见杨剑辉年纪甚轻,乃是武林后辈、遂曰:“杨侠士请出招!”
杨剑辉见林是问有长者风范,乃对曰:“请!”话音一落便使一招少林玄空腿踢向林是问左腹。此招乃是招式平平,并无半分杀伤之力!林是问亦还一招转腕擒拿!二人在台上各拆五十余招未见胜败。林是问见杨剑辉越战越勇,精神倍增。乃暗思曰:“此人武艺不在吾之下,若不出绝招实难取胜。”林是问当下难定主意,瞧准杨剑辉抢身上前时,便趁机使出绝技“罗汉翻山掌”一掌打向杨剑辉左肩。杨剑辉见林是问此掌来得迅猛,难以躲闪,便急忙向右一转,暗提一口真气,使出其家传的“霹雳掌”硬接一招。但听得“碰碰”一声巨响。林是问连忙向后猛退十余步,差点掉下台来!杨剑辉却立与台上纹丝不动!
林是问与杨剑辉会此一招,乃知杨剑辉之武艺非同小可。忽又想起方才杨剑辉言自已是青州人氏,在青州一带,能有如此武艺之人,江湖上只闻有青州杨氏武林世家与青州天龙镖局。杨剑辉姓杨,想必此人就是青州杨氏的后人!乃停招问曰:“杨大侠方才使出的掌法莫不是青州杨氏的霹雳掌乎?”
杨剑辉点头默认!林是问久历江湖,虽没有去过青州,但对青州杨氏的武艺闻名已久。此时又与杨剑辉会此一掌,方才相信青州杨氏的武艺果然名不虚传。乃甘拜下风!遂曰:“杨大侠武艺精良,某自愧不如!”
杨剑辉亦答礼曰:“林寨主承让!”
林是问乃转身往玄字号走去!时主考官吕瑶见林是问往玄字号走去,乃起身大叫曰:“林寨主且慢,吾有话说!”林是问遂停步转身,问曰:“吕大人有话请讲!”
吕瑶曰:“林寨主尚未败阵,何必认输?”
林是问曰:“技不如人,何必争强!”
吕瑶曰:“吾观林寨主之武艺或可不在杨大侠之下,方才汝二人对掌,林寨主看上去是被逼退数步,但吾却见林寨主发掌之时不提内劲,只用了七分功力。倘若林寨主用尽全力,胜败未可知也!”
林是问曰:“吕大人不必给在下脸上贴金,败亦是败,胜亦是胜。”
吕瑶见林是问态度坚决,遂不再多言!林是问乃进入玄字号位!书记官则宣布考武结束。
当日李纲与教场考武得武艺高强者五六人,武艺出众者十余人,武艺好手亦有十余人。李纲得此数十人为将,心内大悦。当日就将众人留在南大营内,论官职准备妥当,以防金兵来犯!
且说禁军总教头吕瑶亦是当世英雄,不但武功高强,而且作事光明磊落,义溥云天,是位好汉!
于当日主持了考武之后,于众多高手中只对林杨二人印象最深。尤其是林杨二人最后发出的那一掌,堪称武林一绝。又见此二人不但武功了得,而且武德亦在众人之上。此二人不似他人为争功名出手伤人,且此二人亦有英雄相惜之意。吕瑶遂欲结识此二人。是夜,乃在府上摆一席晏,请林杨二人共饮。
林杨二人欣然而来!吕瑶大悦!待二人至,乃亲到府外接入,屏退左右,三人遂开始把洒言欢,论说江湖!(未完待续。。)